《庐山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庐山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1、《庐山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抓“神奇”研读全文,培养自主探究与交流能力;
2、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创设情境:老师想出资和大家一块儿开办一家旅行社,大家愿意吗?
为了提高效率,我们先开辟一条“庐山云雾游”旅游专线。要搞好这条旅游专线,必须了解庐山,课文是一则很好的资料。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已经了解了庐山云雾的哪些信息?
二、整体感知,提炼主线。
1、放映课件,让小“社长”们“实地考察”庐山,欣赏云雾美景。
2、你能用一个字说说庐山云雾留给你的感受吗?两个字呢?
3、师小结:是啊!庐山云雾确实让人感到美丽神奇。
三、提出专题、研读全文:
1、引出专题:庐山云雾“神奇”在哪儿?为什么这么“神奇”?
要求:自由朗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发现一处标上神奇1,又发现一处标上神奇2……
2、学生围绕专题自由研读全文。
四、交流成果,落实有关训练。
1、明确训练要求。
2、生自由交流学习成果,师随机点拨落实训练。
A、多变(变化多、变化快),落实感情朗读训练。
比较:
⑴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
⑵雾来时,很大很大;雾去时,很轻很轻;雾浓时,很浓很浓;雾稀时,很淡很淡。
B、多情,落实句式训练:时而时而时而。
C、壮观,落实感情朗读训练。
D、地理位置特殊是庐山云雾形成的客观原因。
3、结合板书,简要小结。
五、回应情境,升华延伸:
根据云雾的特点为云雾风光试写一条广告语。
2、《庐山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练习用“秀丽”、“流连忘返”“造句。
3、学习二三节,体会总分段式。
4、情感受到大自然美景的熏陶,美的教育。
一、导入:
1、见过山吗?凡是山都会有什么?
2、这些,庐山都有,可它为什么与其他山不一样,显得很神秘呢?(“山,多幻变,敢把天刺穿。”)
抓“变幻无常”
3、你知道什么可以称之为“变幻无常”
二、抓抒情句导读全文
出示:云雾笼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流连忘返什么意思?你在什么地方流连忘返?
作者流连在何处,流连着何物?相信你读了全文会明白的。
三、自读全文,思考,不懂的打“?”
全班交流
1、流连在何处?(山上、山道、山腰)
流连着何物?此物有何神秘?
2、学第二节
(1)你最喜欢读哪一句?读中议
(2)还有什么姿态?
(3)句子与句子之间有什么关系?
3、学第三节
(1)它的第一句与其它几句也是总分结构,全节都是围绕“瞬息万变:”来写。
(2)理解“瞬息万变:”
(3)哪一句你感到最富“瞬息万变:”
(4)还有什么变化?
4、学习中你还有什么问题?
四、小结。
1、齐读最后一节。
2、作者忘记了回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3、《庐山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庐山,一同去领略庐山云雾的神奇魅力!
1、庐山的`云雾到底美在哪里?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景色秀丽的庐山,有……
师:是呀,庐山的景色多么秀丽啊!庐山都有什么景色?
师:是呀,庐山有高山,幽谷,瀑布,溪流,云雾。
2、谁愿意读这句话,读出庐山的景色秀丽。
3、在这么多美丽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欢什么?你从哪个字看出来的?
生:云雾。从“尤其”可以知道。(回答完整)
师:是呀,一个“尤其”写出了作者对云雾的情有钟。同学们,从这句话中,你还读出了什么?
生:变幻无常、神秘
师:是呀,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谁还想来读这句话,读出作者对庐山云雾的喜爱。我们一起读。
4、同学们,从这一自然段中,你们还读出了什么?
生: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师: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是怎样的?是呀,多么神奇、多么奇妙的感觉啊,谁想读好这两个词?谁想读带着这种感觉读好这两句话的?
5、庐山的云雾举世闻名,正是有了这变幻无常的云雾,庐山才更有了神秘的色彩,这云雾多神奇美丽呀!(板书神奇美丽)
庐山的云雾究竟有多神奇,它有什么特点?自由地朗读课文2、3自然段。
二、整体感知“神奇”:
师:那么庐山的云雾究竟有多神奇,它有什么特点?
生: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板书)
生: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板书)
师:你们是从哪里找到庐山云雾这两个特点的?
生: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师:你真有一双慧眼!像这样能够概括一个自然段意思的句子叫中心句。围绕一个中心去写,这样的构段方式就叫——总分(板书)
三、品“千姿百态”:
1、(理解千姿百态)那同学们,你喜欢千姿百态的云雾吗?那我们赶紧睁大眼睛,去欣赏那美丽的云雾吧。
预设:1欣赏了云雾,你有什么感受?云雾真美啊!姿态真多啊!各种各样,各不相同。
预设:2欣赏了云雾,你又有什么感受?云雾千姿百态。云雾姿态各种各样,各不相同,这就是千姿百态,谁想读一读这个词语?你能给它找个孪生兄弟吗?——姿态万千(同学们的词汇真丰富)
4、《庐山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3至5自然段,感受庐山云雾神奇、美丽。
2、背诵第三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回顾。
1、 上节课,我们学了课文的1、2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神秘、令人心醉、令人痴迷……)
2、 的确,庐山云雾是神秘的,令人心醉的,现在我就带大家去参观这令人心醉的庐山云雾,好吗?
二、 学习新课。
(一) 学习第三自然段。
1、 那就请同学们细细地读一读第三自然段,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用笔划出来,反复朗读,品味其中的美。
2、 反馈(要求说出理由)。
(1) 雾来时,风起浪涌;舞去时,飘飘悠悠。
(生:从风起浪涌,我感觉到庐山云雾像大海上的波涛很壮观,很美丽;从飘飘悠悠,我感到……轻柔、飘逸——指名读,生评价,指名读,师评价我感觉到了雾来时磅礴的气势,舞去时是那样的轻柔——男女生对读)
(2) 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
(生:帷幕是很厚的,轻纱是透明的;遮与披的感觉也完全不同。——你说得真好,能有感情地读一读吗?生评价,再读——齐读)
3、 两个句子连起来读一读,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来—去、浓—稀是两对反义词,来和浓、去和稀又是对应起来写的)——你读书时真细心,文中这样写主要是为了告诉我们庐山云雾是瞬息万变的。
4、 其实这一自然段的1、2两句也写到了庐山云雾的变化。
(1) 齐读
(2) 你为什么把“的确”读得比较肯定?(对前问的肯定,承接上文)
5、 多么富有变化,富有趣味的庐山云雾啊——出示录像——你能跟着录像来读一读,背一背吗?——自由准备——指名背——齐背
6、 过渡:听了同学们精彩的背诵,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其实,庐山云雾不仅多变而且多情。
(二) 学习第四段。
1、 默读第四自然段,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你体会到庐山云雾的多情,请读一读,感受一下。
2、 反馈
3、 这山镇牯岭之所以终日不见庐山真面目,是因为庐山雾……——齐读。
4、 过渡:同学们把多情的庐山云雾读得多么忘情啊,犹如仙境一般的山镇牯岭真令人流连忘返,但这不是最壮观的,因为最壮观的要算大天池等处的云海。
(三) 学习第五自然段。
1、 轻声读第一自然段。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最美云海。
2、 你想象到什么?——交流
3、 想看看现实中的云海吗?——看录像。
4、 多美的云海啊,其实作者笔下庐山云海也很美——读一读,体会一下美在哪里——这么美的景象你能有感情的读出来吗?(自由读——全班合作读)
5、 你能把书上的语言配到画面上去吗?
三、 作业。
庐山云雾是神秘的,我们跟随作者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云雾也各有特色——小组讨论——汇报——齐读
作者在(登山路上)、(牯岭)、(大天池)三处所见的云雾各有特色是(瞬息万变、趣味无穷)、(朝夕相处、变化多端)、(壮观、绚丽、动人)我观庐山云雾后不禁发出感叹(的确,庐山云雾令人心醉)。
5、《庐山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庐山,一同去领略庐山云雾的神奇魅力!
1、庐山的云雾到底美在哪里?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景色秀丽的庐山,有……
师:是呀,庐山的景色多么秀丽啊!庐山都有什么景色?
师:是呀,庐山有高山,幽谷,瀑布,溪流,云雾。
2、谁愿意读这句话,读出庐山的景色秀丽。
3、在这么多美丽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欢什么?你从哪个字看出来的?
生:云雾。从“尤其”可以知道。(回答完整)
师:是呀,一个“尤其”写出了作者对云雾的情有钟。同学们,从这句话中,你还读出了什么?
生:变幻无常、神秘
师:是呀,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谁还想来读这句话,读出作者对庐山云雾的喜爱。我们一起读。
4、同学们,从这一自然段中,你们还读出了什么?
生: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师: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是怎样的?是呀,多么神奇、多么奇妙的感觉啊,谁想读好这两个词?谁想读带着这种感觉读好这两句话的?
5、庐山的云雾举世闻名,正是有了这变幻无常的云雾,庐山才更有了神秘的色彩,这云雾多神奇美丽呀!(板书神奇美丽)
庐山的云雾究竟有多神奇,它有什么特点?自由地朗读课文2、3自然段。
二、整体感知“神奇”:
师:那么庐山的云雾究竟有多神奇,它有什么特点?
生: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板书)
生: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板书)
师:你们是从哪里找到庐山云雾这两个特点的?
生: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师:你真有一双慧眼!像这样能够概括一个自然段意思的句子叫中心句。围绕一个中心去写,这样的构段方式就叫——总分(板书)
三、品“千姿百态”:
1、(理解千姿百态)那同学们,你喜欢千姿百态的云雾吗?那我们赶紧睁大眼睛,去欣赏那美丽的云雾吧。
预设:1欣赏了云雾,你有什么感受?云雾真美啊!姿态真多啊!各种各样,各不相同。
预设:2欣赏了云雾,你又有什么感受?云雾千姿百态。云雾姿态各种各样,各不相同,这就是千姿百态,谁想读一读这个词语?你能给它找个孪生兄弟吗?——姿态万千(同学们的词汇真丰富)
6、《庐山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登山路上、山镇牯岭、大天池等处的云雾形态、颜色的描写,赞美了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抒发了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能划出课文中的过渡句,并说出它们的作用。
2、学会10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刚刚…转眼间…”“时而…时而…”“尤其”造句;能摘录有分号的句子。
3、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及生成的主要原因;能背诵第2、4自然段。
4、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风光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
凭借本课语言特色,引导学生充分挖掘句子内涵。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当。
四、教学设计意图:
1、在大语文思想的指导下,从小问题入手,进行研究性学习,并在研究互动中实现师生之间的及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的碰撞。
2、以体验感悟、交流等语言实践活动贯穿教学,充分挖掘句子内涵,以读悟情,激活学生思维,全体参与,充分体验,为语言实践增添情趣,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觉到了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那么最能反映庐山云雾特点的句子是哪一个过渡句呢?
2、出示句子“的确,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趣味无穷。”齐读。
二、深入学习课文第二段。
1、听课文第2段录音,围绕“的确,庐山云雾……”这句话,作者笔下的庐山云雾给你留下怎样的感受?
2、小组合作探究3、4、5自然段,自主选择其中一段进行研究。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你最想学哪些句子,为什么?
3、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4、交流反馈,指导感情朗读,随机填表,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
三、细读第一段,入境悟情。
1、引入:庐山云雾古往今来,令人心醉,那么古人是怎样赞美它的'呢?学习课文第一段。
2、出示苏轼的诗,理解意思。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3、体会清代学者的言行,感悟庐山云雾的令人心醉。
4、指导朗读,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
四、扩展活动:赞庐山云雾。
假如你是一位庐山小导游,根据你的体会,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写诗、写片段、画画、唱歌)来赞一赞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 五、布置作业。
7、《庐山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抓“神奇”研读全文,培养自主探究与交流能力;
2、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创设情境:老师想出资和大家一块儿开办一家旅行社,大家愿意吗?
为了提高效率,我们先开辟一条“庐山云雾游”旅游专线。要搞好这条旅游专线,必须了解庐山,课文是一则很好的资料。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已经了解了庐山云雾的哪些信息?
二、整体感知,提炼主线。
1、放映课件,让小“社长”们“实地考察”庐山,欣赏云雾美景。
2、你能用一个字说说庐山云雾留给你的感受吗?两个字呢?
3、师小结:是啊!庐山云雾确实让人感到美丽神奇。
三、提出专题、研读全文
1、引出专题:庐山云雾“神奇”在哪儿?为什么这么“神奇”?
要求:自由朗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发现一处标上神奇1,又发现一处标上神奇2……
2、学生围绕专题自由研读全文。
四、交流成果,落实有关训练。
1、明确训练要求。
2、生自由交流学习成果,师随机点拨落实训练。
A、多变(变化多、变化快),落实感情朗读训练。
比较:
⑴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
⑵雾来时,很大很大;雾去时,很轻很轻;雾浓时,很浓很浓;雾稀时,很淡很淡。
B、多情,落实句式训练:时而时而时而。
C、壮观,落实感情朗读训练。
D、地理位置特殊是庐山云雾形成的客观原因。
3、结合板书,简要小结。
五、回应情境,升华延伸:
根据云雾的特点为云雾风光试写一条广告语。
8、《庐山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3至5自然段,感受庐山云雾神奇、美丽。
2、背诵第三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回顾。
1、 上节课,我们学了课文的1、2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神秘、令人心醉、令人痴迷……)
2、 的确,庐山云雾是神秘的,令人心醉的,现在我就带大家去参观这令人心醉的庐山云雾,好吗?
二、 学习新课。
(一) 学习第三自然段。
1、 那就请同学们细细地读一读第三自然段,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用笔划出来,反复朗读,品味其中的美。
2、 反馈(要求说出理由)。
(1) 雾来时,风起浪涌;舞去时,飘飘悠悠。
(生:从风起浪涌,我感觉到庐山云雾像大海上的波涛很壮观,很美丽;从飘飘悠悠,我感到……轻柔、飘逸——指名读,生评价,指名读,师评价我感觉到了雾来时磅礴的气势,舞去时是那样的轻柔——男女生对读)
(2) 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
(生:帷幕是很厚的,轻纱是透明的.;遮与披的感觉也完全不同。——你说得真好,能有感情地读一读吗?生评价,再读——齐读)
3、 两个句子连起来读一读,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来—去、浓—稀是两对反义词,来和浓、去和稀又是对应起来写的)——你读书时真细心,文中这样写主要是为了告诉我们庐山云雾是瞬息万变的。
4、 其实这一自然段的1、2两句也写到了庐山云雾的变化。
(1) 齐读
(2) 你为什么把“的确”读得比较肯定?(对前问的肯定,承接上文)
5、 多么富有变化,富有趣味的庐山云雾啊——出示录像——你能跟着录像来读一读,背一背吗?——自由准备——指名背——齐背
6、 过渡:听了同学们精彩的背诵,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其实,庐山云雾不仅多变而且多情。
(二) 学习第四段。
1、 默读第四自然段,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你体会到庐山云雾的多情,请读一读,感受一下。
2、 反馈
3、 这山镇牯岭之所以终日不见庐山真面目,是因为庐山雾……——齐读。
4、 过渡:同学们把多情的庐山云雾读得多么忘情啊,犹如仙境一般的山镇牯岭真令人流连忘返,但这不是最壮观的,因为最壮观的要算大天池等处的云海。
(三) 学习第五自然段。
1、 轻声读第一自然段。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最美云海。
2、 你想象到什么?——交流
3、 想看看现实中的云海吗?——看录像。
4、 多美的云海啊,其实作者笔下庐山云海也很美——读一读,体会一下美在哪里——这么美的景象你能有感情的读出来吗?(自由读——全班合作读)
5、 你能把书上的语言配到画面上去吗?
三、 作业。
庐山云雾是神秘的,我们跟随作者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云雾也各有特色——小组讨论——汇报——齐读
作者在(登山路上)、(牯岭)、(大天池)三处所见的云雾各有特色是(瞬息万变、趣味无穷)、(朝夕相处、变化多端)、(壮观、绚丽、动人)我观庐山云雾后不禁发出感叹(的确,庐山云雾令人心醉)。
9、《庐山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登山路上、山镇牯岭、大天池等处的云雾形态、颜色的描写,赞美了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抒发了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能划出课文中的过渡句,并说出它们的作用。
2、学会10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刚刚…转眼间…”“时而…时而…”“尤其”造句;能摘录有分号的句子。
3、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及生成的主要原因;能背诵第2、4自然段。
4、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风光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
凭借本课语言特色,引导学生充分挖掘句子内涵。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当。
四、教学设计意图:
1、在大语文思想的指导下,从小问题入手,进行研究性学习,并在研究互动中实现师生之间的及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的碰撞。
2、以体验感悟、交流等语言实践活动贯穿教学,充分挖掘句子内涵,以读悟情,激活学生思维,全体参与,充分体验,为语言实践增添情趣,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觉到了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那么最能反映庐山云雾特点的句子是哪一个过渡句呢?
2、出示句子“的确,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趣味无穷。”齐读。
二、深入学习课文第二段。
1、听课文第2段录音,围绕“的确,庐山云雾……”这句话,作者笔下的庐山云雾给你留下怎样的感受?
2、小组合作探究3、4、5自然段,自主选择其中一段进行研究。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你最想学哪些句子,为什么?
3、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4、交流反馈,指导感情朗读,随机填表,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
三、细读第一段,入境悟情。
1、引入:庐山云雾古往今来,令人心醉,那么古人是怎样赞美它的呢?学习课文第一段。
2、出示苏轼的诗,理解意思。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3、体会清代学者的言行,感悟庐山云雾的令人心醉。
4、指导朗读,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
四、扩展活动:赞庐山云雾。
假如你是一位庐山小导游,根据你的体会,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写诗、写片段、画画、唱歌)来赞一赞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 五、布置作业。
10、《庐山云雾》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学习课文,认识总分段式,学习第三、四自然段的写法。
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与难点:
1、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背诵第一自然段,学会课文后的生字词,理解部分的词语。
2、体会遣词造句的优美,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3、仿照第2、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习时间:
两课时
第二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下面让我们细细品味。(板书课题)
2、请看学习目标:(略)
3、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能通过自主学习,顺利地达到目标。
二、精读感悟。
(一)精读第二自然段。
1、齐读第一自然段。庐山云雾如此神奇美丽,那么它有什么特点呢?请看第2自然段。
2、自由朗读并思考:
(1)找出本段的中心句,在下面画“______”。
(2)文章哪个词说出了庐山云雾的特点
(3)找出比喻句,比喻句中拿什么比作什么?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4、检查、汇报、交流。
5、教师小结:这一自然段围绕中心句,先总写”庐山云雾千姿百态”,接着具体描述如何“千姿百态”,这种构段方式叫“总分式”。
6、指名两个学生上黑板画不同姿态的云雾,其他同学在下面画。理解”笼罩、缠绕、弥漫、遮挡”等词语。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精读第3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找出:
(1) 中心句。
(2) 庐山云雾的特点。具体怎么写?
(3) 比喻句,拿什么比作什么?
2、学生自学,小组合作。
3、合作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瞬息万变: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又变成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齐读这一自然段。
2、教师小结:正因为庐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令游客们舍不得回来了。(板书:流连忘返)我们的祖国风景如画,你能说一个令你流连忘返的地方吗?指名学生说说。
三、总结:
庐山的云雾变幻莫测,是庐山的一绝,有机会我们可以去领略一下。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像庐山这样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咱们有兴趣可以去领略一下祖国的美好河山。
四、课堂练习
仿照第2、3自然段的写法,围绕“公园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14、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像绒帽,像玉带
是大海,是天幕
瞬息万变: 眼前的——刚刚是——转眼 流连忘返
明明是——还没等——又变成
11、《庐山云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流连忘返”、“飘飘欲仙”、“瞬息万变”等词语的意思。会用“流连忘返”、“秀丽”造句。
3、继续学习总分段式,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4、阅读感悟,抓住语言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课文优美的文字,体会2、3自然段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写出庐山云雾的美的。
教学准备:投影、录音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生字词语,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奇丽。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照片: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说到旅游,你们不能不去一个地方:庐山。自古以来,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庐山在我国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有同学去过或者在电视杂志上看过有关庐山的介绍了吗?那就简单讲讲庐山最有名的景点或者景致。
结合谈话看照片(例如庐山瀑布、五老峰)
2、其实,庐山最神奇的景致要算云雾了,今天我们就让我们在文字创造的美妙意境中去游一游。
板书:庐山的云雾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指导正确朗读课文。
1、自学课文,要求:
A、读准生字音,将课文读正确。
B、用“——————”划出文中的新词,查词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
2、检查自学情况:
A、指名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及时正音。
增添(zeng tian)姿态(zi tai)遮挡(zhe dang)
B、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随机纠正字音,结合理解词语。
第一节:
这小节有好几个成语,你通过自学,懂得了哪个成语的意思?
变幻无常: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律,形容云雾变化多、姿态万千。
飘飘欲仙:看到美丽的云雾内心很舒服,象成仙一般。
腾云驾雾:原来指仙人能借助云雾飞行,这里指看到美丽的云雾,心里很舒畅。
第二节:
绒帽(rong)缠绕(chan rao)
系 ji 系鞋带
xi 关系
这小节中,你有不理解的词语吗?请同学来帮帮忙。
弥漫:(雾气)布满、充满。
缠绕:环绕。
千姿百态:姿态万千,各种各样。
第三小节:
这小节也有好几个成语,你理解了吗?让同学也来享受你学习的成果。
瞬息万变:形容变化极快。
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四蹄生风:形容马跑得非常迅速。
第四小节:
云遮雾照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理解“云遮雾罩”、“流连忘返”。[
三、同桌互读,把课文读流利。
1、默读,理清文章脉络。
几遍读下来,庐山云雾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课文用四个小节来介绍庐山的云雾,每小结分别写了什么?
1)、总学了庐山云雾的多和美。
2)、庐山云雾千姿百态。
3)、庐山云雾瞬息万变。
4)、人们对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
四、作业:
1、抄写词语三遍。
2、摘抄文中的成语,并解释。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精读课文,通过朗读、想象情景、抓重点词语等学习方法体味庐山云雾的奇丽,走进庐山云雾奇妙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想细细品味庐山云雾奇丽的美吗?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第一节:
1、指名读课文第一小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庐山有高山,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雾,景色十分秀丽,那么在这众多美妙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欢的是云雾,你特别从哪个词语读出来的?(尤其)(神秘美)
3、确实,庐山的云雾神奇美丽,你看,引读(在山上游览__________________,漫步山道,__________________)此时,你会感觉自己就象__________________。
4、那么奇丽的云雾想想细细去欣赏?
三、精读第二小节:
1、自由读第二小节,想一想:这小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2、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你从哪些句子具体读出来的?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山头的云雾(象白色绒帽)
半山的云雾(象一条条玉带)
山谷的云雾(象茫茫的大海)
遮挡山峰的云雾(象巨大的天幕)
3、你觉得这千姿百态的云雾怎么样?(美奇丽神奇美不胜收……)
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态的云雾写得如此形象美丽的呢?(比喻)
说说你最喜欢的一小句好在哪里。
4、你能不能仿照作者的方法也来用美妙的文字形容一下各种姿态的云雾?
5、你喜欢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吗?让我们读出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6、总结学习这一小节的方法:读——划——品——读
四、精读课文第三小节:
1、运用刚才第二小节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小节。
2、指名说这一小节的中心句。理解“瞬息万变”。
3、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是怎样的情景呢?你怎么读吃来的?
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
改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这句话,比比哪句好,体会云变化之迅捷之多。
这“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是真的吗?对,是作者看到云的想象,你能象作者一样展开丰富的想象,仿照他的写法也来写写云雾的瞬息万变吗?
4、这么奇异的景致,我们应该读出自己的惊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一小节。)
五、到这里,老师忍不住要和作者一样感叹: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你想说什么?
六、作业:
1、练习册。
2、朗读背诵课文。
3、仿照文中二、三小节的结构写法,写一处景物。
12、《庐山云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会10个生字,理解“瞬息万变”、“朝夕相处”、“绚丽动人”、“壮观”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
教学过程:
一、积累古诗,激发兴趣;
1、欣赏庐山风景录象。这就是“庐山”板书“庐山”介绍庐山。
2、庐山是座名山,风光秀丽,不少诗人作家都对其泼墨赞美。说说你学过的描写庐山的古诗;读读老师的古诗;
3、在录象里你看到最多的是庐山的什么?“云雾”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半是仙境、一半是人间的庐山,去领略庐山云雾的美。
二、初读课文,感受美;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把最能写出庐山云雾特点的词圈出来,读一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圈词语。
3、读后交流,学生可能圈的词语。
瞬息万变 趣味无穷 朝夕相处 有感情 壮观 绚丽动人 斑斓
指导难写的字“瞬”“斑斓”
三、朗读课文,品悟美;
1、自由读课文,把能体现庐山云雾特点的句子找出来,反复读一读体会体会,并读出庐山云雾的特点。
2、读后交流:
(1)瞬息万变 趣味无穷
游客乘车登山,刚刚在九江看到的山间云,转眼间变成弥漫窗外的浓雾。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
a说说你的体会;抓住“刚刚……转眼间”,说明变化很快;“雾来时……雾去时……雾浓时……雾稀时……”说明趣味无穷。
b比较:说说你觉得好在哪?
⑴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
(2)雾来时,好壮观;雾去时,好轻悠;雾浓时,遮住万般秀色;雾稀时,给山川披上外衣。
c欣赏图片,朗读。
师:怪不得老舍爷爷在观赏完庐山云雾写下了这样几句话,瞬息万变万万变,忽隐忽显,或浓或淡,胜似梦境之迷离。让我们溶入这多变的云雾里,一起来享受这份无穷的趣味!
(2)朝夕相处
a庐山雾,对山镇牯岭特别有感情,一年365天,有197天与它朝夕相处。
说说你的理解。(从两个数字上理解“有感情”)
说起牯岭也有个故事:有位英国游客在炎热的夏天来到庐山观赏云雾住在牯岭,清凉的雾气沁入心脾,老外连声说coll,coll,山民虽不知其意,但猜出肯定是赞美,于是就将这coll变为岵岭。这令老外也连声说“凉快”的庐山雾,能引起你哪些联想呢?认真读,你脑中一定会出现别具韵味的岵岭云雾图。(朗读句子)
b庐山雾时而冉冉升起,使人终日不见庐山真面目;时而雾气团团相衔,浮游荡漾。轱岭一半隐进仙境,一半留在人间。
(3)壮观
每当雨过天晴,站在大天池等处俯瞰,只见万顷白云转眼间汇成一片汪洋大海。云海茫茫,波涛起伏,青峰秀岭出没在云海之上,变成了云海上的小岛。
a说说你的理解体会;
特别是太阳照耀下的云海,更是绚丽动人。雨后的夕阳如同一轮火球,燃烧在云絮翻飞的银涛雪浪之上,将云絮染上斑斓的色彩。微风吹拂,云絮好像仙女手中的彩练;又如万朵芙蓉,竞相开放。
a说说你的理解体会;这幅图你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绚丽动人 斑斓
13、《庐山云雾》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3、学习第一自然段,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美。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读生字,记生字。
3、读词语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3、初步认识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教学重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第2、3自然地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庐山的云雾》,谁来说一说,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 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此时你正漫步在山道上,眼前飘过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伸手摸摸,身边流淌着的还是——云雾。
3、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庐山,一起来欣赏这庐山的云雾。 【简笔画:庐山】
二、精读感悟,积累语言,学习写法。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云雾的千姿百态。
1、请大家打开书63页,请一个同学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其他的同学边听边想:这一段话写了云雾的几种姿态?(4种) 【课件出示提问】
2、你最喜荒种姿态的云雾呢?请你默读课文,用波浪线把它画出来。再想想你为什么喜欢。
3、生汇报、上台画云雾。
(你喜荒种姿态的云雾呢?你能上台画一画这种云雾吗?
其他同学根据课文想一想,他们画得对不对。)
4、师指导朗读
(1)笼罩在山头的云雾
抓词品味:笼罩 白色绒帽
(2)缠绕在半山的云雾
抓词品味:缠绕 系在 一条条玉带
(3)弥漫山谷的云雾
抓词:弥漫 茫茫的大海
(4)云雾遮挡山峰
抓词:遮挡 巨大的天幕
5、云雾仅仅只有这四种姿态吗?(不)从哪看出来的?(省略号)
有说不完的姿态,怪不得作者说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6、找到有这个词语的句子了吗?在哪里?
(第一句)把它划下来,这句话就像首领一样,统领全段,这就是中心句,也叫总起句。它既可以帮助我们把握这段话的意思,又告诉我们整段话运用了先总后分的写法。 【副板书:先总后分】
7、齐读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感悟云雾的瞬息万变
1、课文中还有一个自然段也是用这种先总后分的方式来写的?(第三段)
2、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除了千姿百态,庐山的云雾还有什么特点? 生汇报 【随机板书:瞬息万变】
3、理解“瞬息万变”:很短的时间,云雾变化既快又多。 【板书:快 多】
4、这神奇的云雾,变化速度特别的快!谁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这一特点? 【课件出示第三段】
5、生评议 指导朗读
找出写出云雾变化快的词语:刚刚、转眼间、明明、还没等、又变成
6、神奇的云雾变化不仅快,而且姿态多。课文中写了哪几种姿态?
(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
指导朗读,重点理解
(1)“一缕轻烟” 【图片展示】
(2)“一泻千里” 【图片展示】
引诵古诗:
《望庐山瀑布》李白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7、激发想象:这瞬息万变的云雾还会变成什么呢?
引说:
【课件出示: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转眼间就变成了————……】
【课件出示:明明是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
8、在我们一眨眼、一喘息的时间里,就有了这么多的变化,怪不得大诗人苏轼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课件出示《题西林壁》】
三、小结全文,回味云雾之美。
1、置身于这“千姿百态”的云雾之中,你们舍得离去吗?欣赏到这“瞬息万变”的云雾,你们还想马上回家吗?难怪来到庐山观赏云雾的人们,都会说——
【课件出示: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指导朗读
【板书:流连忘返】
2、欣赏庐山云雾风光 【播放视频】
“春如梦、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庐山的云雾构成一幅神奇的天然山水画,让我们好好地欣赏它的美。
3、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作者运用先总后分的方法写出了她的特点,下一节课我们也学习这样的写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写一写我们美丽的家乡桂林,好吗?
板书设计:
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 (云雾简笔画) 瞬息万变
快 多
流连忘返
第三课时
一、掌握第2、3自然段的写作方法,练习写《我的家乡——桂林》。
二、完成该课练习
14、《庐山云雾》教学设计
一、导入
1.上课前请同学读两段话(课件出示第一、二小节)
2.那么庐山云雾底有什么魅力吸引了这无数学者,诗人的呢?
(板书:庐山云雾)
二、初步感知美
1.现在同学们就开始欣赏这篇美文吧!特别对描写云雾见风姿的句段,细细地读一读。想一想你感受到的庐山云雾是怎样的?
2.自由朗读课文
3.浅谈感受、朗读了庐山云雾之美文,你感受到的庐山云雾是怎样的呢?
教师随机板书
4.读课题现在就让我们带着不同的感受读一读课题
三、品味美
(一)教学第三自然段多么令人神往的庐山云雾啊!它的一大特点即是————
(瞬息万变,趣味无穷)
1.就这两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是不是真得如此呢?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第三自然段,细细品味,看谁能真切感受其中的真味。
3.出示黑板,指名读
4.哪些地方体现了庐山云雾这一特点呢刚刚……转眼间
①雾来时…雾去时…雾浓时…雾稀时
雾来时,好壮观;雾去时,好轻悠;雾浓时,遮住万般秀色;雾稀时,给山川披上外衣。
将原文改成这一段话,你认为怎么样?
(什么东西也飘飘悠悠的)
5.指名读
6.老师请大家欣赏云雾那迥异的风格,相信观后你会读得更好
7.齐读:怪不得老舍爷爷在观赏完庐山云雾写下了这样几句话,瞬息万变万万变,忽隐忽显,或浓或淡,胜似梦境之迷离。现在让我们溶入这多变的云雾里,一起来享受这份无穷的趣味!
(二)感受云雾的多情
1.过渡:这奇异的云雾,特别喜欢光临牯岭,一年365天,就有197天与它朝夕相处,说起牯岭也有个故事:有位英国游客在炎热的夏天来到庐山观赏云雾住在牯岭,清凉的雾气沁入肌肤,老外连声说coll,coll,山民虽不知其意,但猜出可定是赞美,于是就将这coll变为岵岭。这令老外也连声说“凉快”的庐山雾,能引起你哪些丰富的联想吗?认真读,你脑中一定会出现别具韵味的岵岭云雾图。
2.生自由读
3.指名说联想(解决冉冉升起、团团相彻、浮游荡漾)
4.导说
是啊!这多情的云雾,怎能让住在岵岭的人感到单调呢?
他时而————时而————时而————时而————(仿照第三自然段)
5.齐读:同学们,有没有信心通过朗读将在场的所有老师带入这牯岭云雾之中?1`
(三)欣赏云海的多彩10`
犹如仙境的山镇古岭真令人流连忘返,但这不是最壮观的。因为最壮观的要算大天池等地的云海。瞧!这就是云海的两张画。
1.出示图画(根据第五自然段内容所画的二幅画)2`
你能从第五自然段中找出与每幅画对应的内容吗?指名读
第一幅每当雨过天晴……变成了云海上的小岛
第二幅特别是太阳……竞相开放
2.你喜荒个景观,就选读那个片段,再看看老师的画你认为与课文内容比起来哪儿还不够美的。
3.讨论交流
重点体会“俯瞰、万顷白云、绚丽动人、银涛要浪、斑斓”等词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4.对比读两个片段
四、深化美1`
1.读了这么美的课文,老师忍不住写了一首小诗配乐读诗风起如涛静如纱,来去浓稀各不同。青峰秀岭云中裹,恍若身在仙境中。
2.齐读
3.导读课题
这就是叫人神往的——————也令所有人着迷的——————
15、《庐山云雾》教学设计
研究要点:以读为本,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设计理念: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以读促写,学生通过品读课文,掌握写作方法,产生写作的欲望,做到读写结合。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积累和运用语言能力。
设计特色:
1、 在赏读中悟境。课堂上,用课件演示课文情境,丰富学生的感受;让学生与课文零距离接触,对课文的魅力之处反复体味、玩赏,逐步把握形象、理解形象,最终对课文的语言文字作出正确的判断,深刻领悟课文的意境。
2、 在写境中抒臆。在学生体验、感受云雾的形态美时,发挥学生的想象,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庐山的云雾作进一步的诠释。最后仿照二、三自然段的写法描写一处景物,体现读写结合的理念。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初步认识总分结构,学习第二、三段的写法。
3、 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语言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形态美。
教学难点:仿照第二、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
教学准备:课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庐山的云雾》,知道了庐山的云雾变幻无常,很神奇。这一神奇的现象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庐山的云雾到底神奇在何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设疑,把学生引领到课堂上来。
二、继续精读课文。
1、 学习第二自然段。(课件播放庐山云雾的各种姿态)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说说你看到的云雾是什么样子的?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可以用课文的哪些词句来说?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说。 (学生自由说)
学生1: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学生2:山顶的云雾像绒帽。
学生3:山腰的云雾像玉带。
学生4:山谷的云雾像大海。
学生5:山峰上的云雾像天幕。
学生6:我觉得庐山的云雾像仙女的面纱!
(2)、庐山的云雾这么美,作者的语言也很美!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个自然段围绕哪句话来写?并用“——”画出来。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3)、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这段话,把你最喜磺一句画出来。
汇报:谁来说说你觉得哪一句最美?你最喜荒一句?
学生1: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师:说说“千姿百态”的意思。你能读出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吗?
用“千姿百态”来说一句话。
学生2: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绒帽。
师:“笼罩”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这句话美?这里把什么比做什么?你能把它的美读出来吗?
学生3:那些缠绕在半山腰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师:“缠绕”是什么意思?谁会用动作表示?
学生4: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
师:你怎么理解“弥漫”?把“茫茫的大海” 中“茫茫”换成别的词语行吗?为什么?
学生5: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师:谁理解“遮挡”的意思?你能读出天幕的“巨大”来吗?
(4)、这么美的云雾,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边读边在脑子里过电影。
看着这些美丽的云雾,你也来展开想象,说说看,它还像什么?
同学们真会思考!云雾这么多的样子,真是(千姿百态)啊。你们想不想把这些千姿百态的云雾用简笔画画下来,拿回家让爸爸妈妈也欣赏欣赏呢?学生自由画。
(5)、小结:这个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本段围绕中心句分别从四个方面具体地描绘了云雾所呈现的不同姿态,突出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 这是庐山的一种静态美。
(6)、你想不想把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永远留在脑海里?
学生自由背诵;指名背诵,学生评议;看着课件画面,集体背诵。
(7)、讨论学法: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清总分关系——感受云雾景象——画简笔画加深理解——练习背诵课文(以读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设计意图:课件展示,为学生提供可感的画面,让学生从视觉中感受庐山云雾的美,再通过读、悟、感受语言的美,更感受庐山的美。最后让学生画简笔画,加深对庐山云雾的特点的感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绘画能力。本环节的设计体现了语文教学以读为本的教学原则,也体现了语文与美术学科的整合,更体现了新课标的三个维度。
2、运用以上的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课件播放庐山云雾的变化)
3、 检查自学情况。
(1)、这段话围绕哪句话来写?
(2)、理解“瞬息万变”。
(3)、哪一句让你感到最富于“瞬息万变?”你能通过诵读把它记在脑子里吗?自由背诵课文。
(4)、指名背诵,学生评议。
(5)、看着大屏幕,集体背诵。
(6)、谁读懂后面的省略号?想想看,它还会变成什么?把你想到的用简笔画画出来,然后告诉大家。
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云雾变化这么多、这么快,真是(瞬息万变)啊。
(7)、这是庐山云雾的一种动态美。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这一段,感受云雾的瞬息万变。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内化文本语言,丰富语言积累。
4、 学习最后一段。
(1)、小朋友们,学到这儿,你想对庐山说些什么?
(2)、作者也发出了感叹,谁来读一读这一节?
(3)、问:“庐山的云雾虽然很美,但你必须离开庐山了,你愿意吗?”
(4)、“流连忘返” 是什么意思?齐读最后一段,看谁最舍不得离开庐山。
(5)、想想什么地方也曾让你流连忘返?能用“流连往返”说说你的心情吗?
设计意图:诱发学生诵读的欲望,让学生入情入境,忘却自我,达到朗读的最高境界。最后通过说话训练,让学生把规范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
三、拓展练习:
1、 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都用了总分的写法。第一句是中心句,其它几句都
围绕中心句层层展开,具体地描写这个特点。
2、 现在,老师想请大家用总分的写法选择一处景物写一写。在写之前先选择一处景物按照总分的方法说一说。
(广场的灯光,天空中的云朵、晚霞,校园的操场上,小河,田野,树林)
3、学生习作。
(1)、学生练写,
(2)、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自己的习作。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把文本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情真意切地写出自己喜爱的一处景物。做到读写结合。
四、板书设计:
3、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设计意图:板书言简意赅,突出课文重点,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掌握庐山云雾的特点。
-
- 《组合图形的面积》教案一等奖
-
2023-12-25 16:40:02
-
- 大班艺术教案纸版画
-
2023-12-25 16:37:32
-
- 《齐桓公得宁戚》阅读答案
-
2023-12-25 16:35:02
-
- 大学生专业实习报告
-
2023-12-25 16:32:33
-
- 庄子齐物论原文及译文(庄子齐物论的主要思想)
-
2023-12-25 16:30:03
-
- 庄子齐物论原文及译文(齐物论经典名句及解析)
-
2023-12-25 16:27:34
-
- 地球一小时主题活动策划方案
-
2023-12-25 16:25:03
-
- 小说《信任》阅读答案
-
2023-12-25 16:22:32
-
- 金色花阅读答案
-
2023-12-25 16:20:03
-
- 适合一年级的班会主题方案合集
-
2023-12-25 16:17:33
-
- 商铺租赁合同简单模板
-
2023-12-25 16:15:04
-
- 湖北橙子好评143个
-
2023-12-25 16:12:33
-
- 小学语文阅读指导课教案一等奖
-
2023-12-25 16:10:03
-
- 126策略学习反思设计
-
2023-12-25 16:07:33
-
- 《喜雨亭记节选》阅读答案
-
2023-12-25 16: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