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夫人不欲见帝》的阅读答案
《李夫人不欲见帝》的阅读答案
1、☆夫人不欲见帝》的阅读答案
☆夫人不欲见帝》的阅读答案
初,李夫人病笃,上自临候之,夫人蒙被谢曰:“妾久寝病,形貌毁坏,不可以见帝。愿以王及兄弟为托。”上曰:“夫人病甚,殆将不起,一见我属托王及兄弟,岂不快哉?”夫人曰:“妇人貌不修饰,不见君父。妾不敢以燕①见帝。”上曰:“夫人弟一见我,将加赐千金,而予兄弟尊官。”夫人曰:“尊官在帝,不在一见。”上复言欲必见之,夫人遂转乡欷而不复言。于是上不说而起。夫人姊妹让之曰:“贵人不可一见上属托兄弟邪?何为恨上如此?”夫人曰:“所以不欲见帝者,乃欲以深托兄弟也。我以容貌之好,得从微贱爱幸于上。夫以色事
人者,色衰而爱弛,爱弛则恩绝。上所以挛挛②顾念我者,乃以平生容貌也。今见我毁坏,颜色肥,必畏恶吐弃我,意尚肯复追思闵录其兄弟哉!”及夫人卒,上以厚礼葬焉。其后,上以夫人兄李广利为贰师将,封海西侯,延年为协律都尉。
(选自汉班固《汉书李夫人传》)
【注释】
①燕:轻慢不严饰。“”,通“惰”,懈怠,不整肃。②挛挛:通“恋”,爱慕不舍。
【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李夫人病笃()
(2)于是上不说而起()
(3)夫人姊妹让之曰()
(4)意尚肯复追思闵录其兄弟哉!()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李夫人不见汉武帝的原因是(用文中的语句回答)。从上文中可看出李夫人具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答案:
1.(1)严重(2)同“悦”,高兴(3)责备,责怪(4)录用,任用
2.李夫人于是把身体转过去,叹息抽泣不再回答。
3.欲以深托兄弟。坚强、理智
2、《吴王欲伐荆》《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
《吴王欲伐荆》《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再三。吴王曰:“子来,何若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二)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乃罢其兵(停止)B.告其左右曰(身边的人)
C.君其图之(企图)D.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答应)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则怀丸操弹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C.君其图之安陵君其许寡人
D.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乃不知有汉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此三者皆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②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
22.吴王、齐桓公两人在为君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9.C(3分)20.BC(4分)
21.①(蝉、螳螂、黄雀)这三种动物,都一心想得到它眼前的`利益,却不回头看他们的后面有祸害啊。(2分)
②贪图小利来使自己快乐,对各诸侯背信弃义,从而失去天下人的支援,还不如给他(所侵占的鲁地)(2分)
22.霸道,以强欺弱:吴王要伐荆,齐桓公侵略鲁国,侵占鲁地;
能听取善谏,知错能改:吴王听取了舍人少孺子的建议,停止向荆国用兵;齐桓公听取管仲的建议“遂割鲁侵地”。(4分)
3、“帝久欲相准,患其刚直难任”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帝久欲相准,患其刚直难任。景德元年,以毕士安参知事,逾月,并命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准以集贤殿大学士位士安下。是时,契丹内寇,纵游骑掠深、祁间,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意。准曰:“是狃我也。请练师命将,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是冬,契丹果大入。急书一夕凡五至,准不发,饮笑自如。明日,同列以闻,帝大骇,以问准。准曰:“陛下欲了此,不过五日尔。”因请帝幸澶州。同列惧,欲退,准止之,令候帝驾起。帝难之,欲还内。准曰:“陛下入则臣不得见,大事去矣,请勿还而行。”帝乃议亲征,召群臣问方略。
契丹既围瀛州,直犯贝、魏,中外震骇。参知事王钦若,江南人也,请幸金陵。陈尧叟,蜀人也,请幸成都。帝问准,准心知二人谋,乃阳若不知,曰:“谁为陛下画此策者,罪可诛也。今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贼自当遁去。不然,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劳轶之势,我得胜算矣。奈何弃庙社欲幸楚、蜀远地?所在人心崩溃,贼乘势深入,天下可复保耶?”遂请帝幸澶州。
及至南城,契丹兵方盛,众请驻跸以觇势。准固请曰:“陛下不过河,则人心益危,敌气未慑,非所以取威决胜也。且王超领劲兵屯中山以扼其亢,李继隆、石保吉分大阵以扼其左右肘,四方征镇赴援者日至,何疑而不进?”众议皆惧,准力争之,不决。出遇高琼于屏间,谓曰:“太尉受国恩,今日有以报乎?”对曰:“琼武人,愿效死。”准复入对,琼随立于庭下,准厉声曰:“陛下不以臣言为然,盍试问琼等?”琼即仰奏曰:“寇准言是。”准曰:“机不可失,宜趣驾。”琼即麾卫士进辇,帝遂渡河,御北城门楼。远近望见御盖,踊跃欢呼,声闻数十里。契丹相视惊愕,不能成列。(节选自《宋史》)
4.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时,契丹内寇寇:侵犯
B、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简:挑选
C、急书一夕五至,准不发,饮笑自若发:发兵
D、准心知二人谋,乃阳若不知阳:假装
5.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寇准“刚正直率”的一组是()(3分)
①准方进取,可欺君耶②准不发,饮笑自如
③出遇高琼于屏间④众议皆惧,准力争之
⑤陛下入则臣不得见,大事去矣,请毋还而行
⑥今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贼自当遁去
A.②④⑥B.②④⑤C.①③⑤D.①④⑤
6.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契丹围困了瀛州,寇准分析敌我双方疲劳和安逸的形势,认为有胜利的把握,皇帝不应去楚、蜀这样边远的地方。
B、寇准退敌心切,在皇帝不愿亲征的时候,竟以不再见皇上相威胁,实是大胆。
C、在皇帝不肯过河的情况下,寇准力排众议,并争取太尉高琼的支持,最终使皇帝欣然渡河。
D、皇帝亲临前线,果然使宋朝队士气大振,踊跃欢呼,契丹队也不战而败。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久欲相准,患其刚直难任。
(2)准固请曰:“陛下不过河,则人心益危,敌气未慑,非所以取威决胜也。
参考答案
4.C发,打开
5.D(②是自信③是遇到高琼⑥是致胜条件)
6.A(B“竟以不再见皇上相威胁”说法错,C“皇帝欣然答应”说法错,D“契丹队也不战而败”说法错。)
7.(1)皇帝很久就打算让寇准做宰相,(只是)怕他性格刚直,难于自担任。(相、患、任各1分,大意2分)
(2)寇准坚决请求说:“陛下不过黄河,那么人心就更加不安了,敌人也不会惊惧害怕,这不是取得威信、决定胜利的行为啊!”(固、危、慑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皇帝很久就打算让寇准做宰相,(只是)怕他性格刚直,难于自担任。景德元年,任命毕士安做副宰相。过了一个月,一起任命他们两人都做了宰相。寇准兼任集贤殿大学士,职位在毕士安之下。这时候,契丹入侵,放纵游动的骑兵侵袭深州和祁州一带,稍有点不利就退却,徘徊往来,(好像)没有打仗的意思。寇准说:“这是轻侮我们啊!要训练队,任命大将,挑选精悍的部队,据守要害的地方,防备敌人。”这一年冬天,契丹族果然大举入侵,紧急的报一个晚上送来了五封,寇准不开封(看紧急报),饮酒谈笑,和平常一样。第二天,同列的人把这件事报告了皇帝,皇帝大吃一惊,向寇准问这件事,寇准说:“陛下想结束这件事,不超过五天就能办到。”并趁机请求皇帝到澶州去。同列的官员害怕起来,想要退兵。寇准阻止了他们,叫他们驾车侍候皇到澶州去。皇帝对这件事很为难,打算回到宫里去。寇准说:“陛下回到宫里,我就见不到您了,国家大事可就完啦!请您不要回宫,还是到澶州去吧!”皇帝这才召集群臣商议亲自出征的事,问有什么计策。
不久,契丹围困了瀛州,一直侵犯到贝州和魏州,朝廷内外都震惊恐慌起来。副宰相王钦若,是江南人,请求皇帝到金陵去;陈尧叟,是蜀地人,请求皇帝到成都去。皇帝问寇准,寇准心里知道这两个人的阴谋,却假装不知道,说:“谁是替陛下筹划这个计策的人?他的罪可以杀头。现在陛下是神明威武的皇帝,武将和文臣都很团结,如果您亲自领兵出征,敌人自然而然就会逃跑。不这样,(那就)出奇兵打乱敌人的计划,坚守阵地消磨敌人的士气,使敌人困乏疲惫。从疲劳和安逸的.(敌我)形势来看,我们有必胜的把握。为什么要抛弃太庙太社,到楚蜀这样边远的地方去呢?问题在于人心崩溃了,敌人乘势而入,天下还能够保住吗?”就请求皇帝到澶州去。
于是到了南城,契丹的队正在强盛的时候,大家都要求御驾暂时停留,观察一下事形势。寇准坚决请求说:“陛下不过黄河,那么人心就更加不安了,敌人也不会惊惧害怕,这不是取得威信、决定胜利的行为啊!况且,王超领着强劲的兵力驻扎在中山,扼住了敌人的咽喉;李继隆和石保吉分列强大的阵势,扼住了敌人的左右手臂。四方各地事长官赶来增援的每天都有。为什么疑虑而不前进呢?”大家议论起来都害怕(敌人),寇准极力争辩,总是偿能决定下来。寇准出来在屏幕间遇见了高琼,对他说:“太尉您受了国恩,今天有意报答国家吗?”(高琼)回答说:“我是人,愿意拚命。”寇准又入殿见皇帝,高琼跟着站在庭下,寇准厉声厉色地说:“陛下不认为我说的对,何不问一下高琼等到人?”高琼立即仰起头来进奏道:“寇准说的是对的。”寇准说:“机会不可错过,应当赶快驾车出发。”高琼立即指挥卫士让皇帝乘上车子前进,皇帝就渡过了黄河,坐临澶州的北城门楼上。远近的人们看见皇帝车上的伞盖,跳跃着欢呼,声音传到几十里以外,契丹兵士相互看看,感到惊慌害怕,连阵势都排不成了。
4、《扁鹊见蔡桓公》阅读答案
阅读《扁鹊见蔡桓公》一文,完成5~8题(15分)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5分)
(1)立有间( ) (2)不治将益深( )
(3)使人索扁鹊( ) (4)桓侯故使人问之( )
(5)司命之所属( )
6、指出文中的三个通假字,并释义(3分)
(1)_____通____, 义为( )(2) _____通____,义为( )
(3)_____通____,义为( )
7、翻译句子。(4分)
(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桓侯重病致死的真正原因是_________(成语),这个故事告诫人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参考答案:
5.(5分)(1)一会儿 (2)更加(3)寻找(4)特意、物地 (5)管辖
6. (3分本字和意义各0.5分)(1)“还”通“旋”, 义为(掉转 、回头)(2)“汤”通“烫”,义为(用热水焐 )(3)“齐”通“剂”义为( 一种汤药 )
7、(4分,每句2分)(1)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来捞取功劳。或“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当作自己的功劳”。(2)(病)在骨髓,是司命之神管辖的地方,医生(医药)是没有办法治好的
8.(3分成语1分,寓意2分)讳疾忌医 在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要拒绝批评和帮助。或“要防微杜渐,不要刚愎自用(讳疾忌医)。”只要紧扣文章的意义就行。
5、《扁鹊见蔡桓公》阅读答案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小题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立有间时时而间进 B.桓侯故使人问之公问其故 C.司命之所属神情与苏黄不属D.不治将益深益慕圣贤之道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翻译:
(2)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翻译:
【小题3】桓侯贻误治疗时机的具体原因有哪些?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3分)
答:
答案
【小题1】D
【小题2】(1)扁鹊(远远)望见桓侯转身就跑。(2)现在(他的病)在骨髓里,因此我就不再请求给他治病了(或“因此我就不再说话”、或“所以我不再过问了”)。
【小题3】桓侯盲目自信,他认为自己没有病;他对医生有偏见,认为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显示自己的本领;他固执己见,对扁鹊多次提醒治疗的建议不理不睬。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A、一小段时间 间或。B、特地 原因。C、属于 类。D、更加 更加。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2】试题分析:(1)“还”同“旋”,是“转身”的意思;(2)“是以”是“因此”的'意思。还要使整个句子保持完整性与流畅性。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守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3】试题分析:分析“桓侯贻误治疗时机的具体原因”主要从桓侯自身的情况来分析。如:桓侯盲目自信,他认为自己没有病;他对医生有偏见,认为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显示自己的本领;他固执己见,对扁鹊多次提醒治疗的建议不理不睬。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课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点评: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在通读全文、了解文言文的大致内容、主题、写作背景等的基础上,再精读各项涉及到的语句,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所学的文言文的相关知识去判断、去衡量。
6、《扁鹊见蔡桓公》阅读答案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11分)
【小题1】、从本文中找出一个通假字。(1分)
通
【小题2】、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 (2)不治将益深( )
(3)桓侯故使人问( ) (4)使人索扁鹊( )
【小题3】、用文中原句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1)、桓侯不愿让扁鹊治病的原因是 。
(2)、从文中“疾在腠理”、“ ”、“ ”、“病在骨髓”可知桓侯的病越来越严重。
【小题4】、翻译下面句子(2分)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答案
【小题1】还通旋 齐通剂
【小题1】(1)跑 (2)更加 (3)派 (4)寻找
【小题1】(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2)病在肌肤 病在肠胃
【小题1】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并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7、《扁鹊见蔡桓公》阅读答案
阅读下列语录,回答1——5题。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候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候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候不应。扁鹊出,桓候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候又不应。扁鹊出,桓候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候而还走。桓候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候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候遂死。
1、文中部分文字没加标点,请用”/”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本文总结出的一个成语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准确的词语分别概括扁鹊和桓公的做法。
扁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桓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扁鹊望桓公而还走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现代汉语准确表达下列语句的含义。
桓候故使人问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属也/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候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候遂死。
2、讳疾忌医
3、善意的规劝 讳疾忌医(固执己见)
4、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在骨髓,司命之属,无奈何也
5、 桓候特意派人问他,(为什么跑)。
(意思对即可)
8、《扁鹊见蔡桓公》阅读答案
【甲】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不治将益深( ) (2)司命之所属 ( )
(3)色候固非服汤之诊( ) (4)后二十年果眉落 ( )
2、下面加点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立有间 又何间焉 b. 桓侯故使人问之 故人知君
c. 眉落半年而死。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d.色候固非服汤之诊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3、翻译下面句子。(4分)
(1)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2)仲宣嫌其言忤,受汤勿服。
4、蔡桓公和王仲宣的病开始并不重,为什么后来都变得无法医治?从他们身上我们能吸取哪些教训?(5分)
5、根据甲、乙两文的中心,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对待缺点和错误。(4分)
参考答案:
1、(1)更加 (2)管,掌管(3)本来,原来(4)果真,确实,真的
(共4分,每小题1分。)
2、c (2分)
3、(1)现在(他的病)在骨髓里,我因此不再过问了。
(2) 仲宣嫌弃他的话不顺耳,接受了汤药却不吃。(共4分,(1)(2)每小题各2分)
4、示例:原因:蔡桓公和王仲宣均有病却盲目自信,一再拒绝医生的劝告,不及时治疗,终于使病情恶化而身亡。(或蔡桓公和王仲宣均因讳疾忌医不及时治疗,终于使病情恶化而身亡。)(2分)教训:⑴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⑵有病须早治,切勿讳疾忌医。⑶切勿拒绝忠告,不可主观猜忌。⑷对待祸患要敢于正视,要防微杜渐(5)凡事要防微杜渐,及早筹措,不能盲目自信,不要麻痹拖延甚至讳疾忌医以致不可救药 (3分)
评分建议:共5分,答出原因得2分;教训答出任意一点,言之成理,语句完整通顺即可给3分。
5、示例:一个人只要工作,总免不了会有缺点和错误。对待缺点和错误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改”,另一种是“盖”。哪一种态度好呢?不言而喻:自然是改了好。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承认错误和不纠正错误
评分建议:共4分。提出观点得2分,联系自我能展开分析得2分。
9、《扁鹊见蔡桓公》阅读答案
扁鹊见蔡桓公
《韩非子》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望桓侯而还走 还:
(2)使人索扁鹊 索:
13.用 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翻译:
(2)臣是以无请也。
翻译:
14.读过此文,写出这则故事的寓意。(2分)
答:
参考答案:
12.(1)回转,转身(2)寻找 每个1分。
13.(1)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以此显示自己的本领。(2)我因此不再请求给他治病了。 每句2分,“好”“以为”“是以”“请”漏译一个扣1分。
14.对待自己的缺点错误,决不能讳疾忌医,而应当虚心接受批评,防微杜渐。2分,正反面各1分。
10、《扁鹊见蔡桓公》阅读答案
《扁鹊见蔡桓公》
(山东淄博中考题)
(甲)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乙)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①立有间 ②臣是以无请也
③达于汉阴 ④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9、翻译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子。(2分)?
甲:
乙:
10、(1)甲文刻画了蔡桓公什么样的形象?(1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1分)
?
(2)乙文刻画人物给我们什么启示?(2分) ?
参考答案:
8、(1)有一会儿(2)不问,不再说话(3)汉水南岸(4)用箕畚运?
9、(1)扁鹊远远地看到蔡醒公就转身跑了(2)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10、(1)“讳疾忌医”的人(掩饰错误,顽固坚持、不愿改正错误的人);要点: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2)要点:正视困难,战胜困难
(上海市中考题)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扁鹊投石[注]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战国策·秦策》)
[注] 石:石针,古时治病用的工具。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武王示之病 ( )
(2)君与知之者谋之(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译文:
14.“君以告扁鹊”中,“告扁鹊”的具体内容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15.扁鹊的话一是针对 而言,一是针对 而言。(4分)
20xx、均未考察《扁鹊见蔡桓公》
参考答案:
12.(4分)(1)疾病 (2)计议,商量,谋划
13.(2分)将使您的耳朵(听觉)不灵敏,眼睛不明亮。
14.(2分)“左右”认为“我”的病治了也难好,且会危及视听(意思对即可)
15.(4分)治病 治国
11、《孔子见罗雀者》阅读答案及翻译
《孔子见罗雀者》阅读答案及翻译
《孔子见罗雀者》是孔子借助恰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告诉他们要听从师长们的教导,虚心向他们学习。文章借柴人之口,说明“善惊远害”,“贪食易得”的道理,孔子告诫弟子“以所从为祸福”,“君子慎其所从”,可谓是警世之言。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孔子见罗雀者》阅读答案及翻译”,希望能帮助到您。
原文
孔子见罗雀者①,所得皆黄口②小雀。夫子问之曰:“大雀③不得,何也?”罗者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黄口从大雀,则不得;大雀从黄口,亦可得。”孔子顾谓弟子曰:“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以所从为祸福。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④也。”
注释:
①罗雀者:张网柴的人。
②黄口:雏鸟的嘴为黄色。后又借指雏鸟。
③:表示转折,相当于“却”。
④戆(zhung):愚。败:祸乱,祸害。
练习题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大雀从黄口()2.孔子顾谓弟子曰()
3.利食而忘患()4.善惊以远害()
二、翻译
1.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
2.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也。
三、孔子教育其弟子要“慎其所从”,与亲_____而远_____有相似之义。
参考答案
一、1.跟随2.回头3.贪图4.噪
二、1.大鸟容易警觉故难以捕到,小鸟贪吃因此容易捕到。
2.因此君子应当慎重地选择他所要跟随的人,靠年长者的谋虑就有了保全性命的凭借,跟随年少者的鲁莽就会有灭亡的祸患。
三、君子、小人
《孔子家语》介绍
《孔子家语》又名《孔氏家语》,或简称《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今传本《孔子家语》共十卷四十四篇,魏王肃注,书后附有王肃序和《后序》。《后序》实际上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内容以孔安国语气所写,一般称之为《孔安国序》,后半部分内容为安国以后人所写,故称之为《后孔安国序》,其中收有孔安国的孙子孔衍关于《家语》的'《奏言》。
译文
孔子看到张网柴的人,捕到都是黄口的小雀。夫子问柴的人:“唯大雀捕不到,为什么呢?”柴人说:“大雀容易警觉,所以不易捕到;小雀贪吃,因此容易捕到。如果小雀跟从大雀,就捕不到(小雀);如果大雀跟从小雀,也能捕到(大雀)。”
孔子回头对弟子说:“容易警觉就噪了祸害,贪吃就忘记了祸害,这是出自它们的本性,但却由于所跟从的对象不同或得到福或得到祸。因此君子应当慎重地选择所要跟随的人,依靠年长者的谋虑就会有保全自身的凭借,跟从年少者的憨直就会有危急死亡的祸患。”
简评
这是孔子借助恰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告诉他们要听从师长们的教导,虚心向他们学习。文章借柴人之口,说明“善惊远害”,“贪食易得”的道理,孔子告诫弟子“以所从为祸福”,“君子慎其所从”,可谓警世之言。
12、《三峡》《小石潭记》《早发白帝城》阅读答案
阅读三则古诗文,完成问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丙】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①)
注:①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旋即放舟东下江陵,写下此诗。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⑴沿溯阻绝( )⑵然不动( )⑶其岸势犬牙差互( )
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⑴不见曦月( )
⑵虽乘奔御风( )
⑶往来翕忽( )
3.翻译下列句子。
⑴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早发白帝城》由《三峡》化出,同样写猿声,其作用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文中划线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描写方法上有何相似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句中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⑴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⑴sù ⑵yí ⑶cī
2.⑴太阳与月亮 ⑵即使 ⑶轻快敏捷的样子
3.⑴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⑵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4.《早发白帝城》用猿声衬托行船的快和作者的心情,《三峡》用原声带哀转久绝表现峡谷幽长的特点,渲染了秋天三峡的萧瑟气氛。(意思对即可)
5.【甲】文中句子写出三峡水流湍急、水势险恶的特点。【乙】文中突出了小石潭的清澈。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
6.⑴从字里行间流露出轻松喜悦之情。
⑵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压抑、忧伤的`思想感情。(意思对即可)
13、《三峡》《小石潭记》《早发白帝城》阅读答案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
[乙]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丙]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注:①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旋即放舟东下江陵,写下此诗。
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3分)
⑴沿溯阻绝( ) ⑵然不动( ) ⑶其岸势犬牙差互( )
2.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3分)
⑴不见曦月 ⑵虽乘奔御风 ⑶往来翕忽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早发白帝城》由《三峡》化出,同样写猿声,其作用有何不同?(2分)
5.[甲][乙]文中划线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描写方法上有何相似的地方?(3分)
6.下面句中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⑴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⑵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参考答案:
1.⑴sù ⑵yí ⑶cī (3分。每小题1分)
2.⑴太阳与月亮 ⑵即使 ⑶轻快敏捷的样子(3分。每小题1分)
3.⑴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⑵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共4分。每小题2分)
4.《早发白帝城》用猿声衬托行船的快和作者的心情,《三峡》用猿声的哀转久绝表现峡谷幽长的特点,渲染了秋天三峡的萧瑟气氛。(共2分。每点1分)
5.[甲]文中句子写出三峡水流湍急、水势险恶的特点。[乙]文中突出了小石潭的清澈。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共3分 每要点1分)
6. ⑴从字里行间流露出轻松喜悦之情。
⑵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压抑、忧伤的思想感情。
(共4分 每要点2分)
14、《山园小梅》《卜算子 咏梅》的阅读答案
《山园小梅》《卜算子 咏梅》的阅读答案
山园小梅
林 逋
众芳摇落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11. 联系语境,分析两首诗歌中的“”和“自”分别写出了“梅”的什么特点?
12. 《咏梅》中的划线句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艺术手法?
13. 简要赏析两首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异同。
【答案】
11. “”:不畏严寒;风姿特;性情孤傲;“自”:处境凄寒;无人欣赏。
12. 拟人;衬托。
13. 同:都表现出不同流俗的`高洁情怀(或“孤傲品性”);异:林诗在对梅的喜爱中,流露出诗人对世俗浮华生活的厌弃,对清幽隐逸生活的向往;陆诗用梅的凄惨境遇自况,折射出诗人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品格追求。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中的“炼字”,这类题目答题时要借助该字含义、 所用手法,还要注意分析其在句中以及全诗 中的表达效果及作用,并且区分异同点。“众芳摇落暄妍”意为“百花凋零,有梅花迎着寒风昂然盛开” ,可得出“”“不畏严寒;风姿特”;“已是黄昏自愁”意思是“黄昏里处已够愁苦.又遭到风吹雨打而飘落四方” 可概括为“处境凄寒;无人欣赏”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根据诗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题干要求,首先要点明本诗所运用的写作手法是整体上采用了拟人和衬托的手法,“争”“妒”,即是拟人;既不与争奇斗妍的百花争夺春色,也不与菊花分享秋光,而事地在冰天雪地里开放。但是这样仍摆脱不了百花的嫉妒,手法即为“衬托”。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梅’喻指什么,再结合全篇分析诗人的情感。两首诗中“众芳摇落暄妍”“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都表现出不同流俗的高洁情怀;林诗“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檀板共金樽” 代指世俗浮华生活,表达在对梅的喜爱中,流露出诗人对世俗浮华生活的厌弃,对清幽隐逸生活的向往。陆诗“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表达了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思想追求。
15、《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阅读答案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阅读答案
(一)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节选)
①“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的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②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③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之后,也可能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④对此我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⑤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约翰·古登贝尔克。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出一种新产品。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力。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平面上打出印花来。有一天,古登贝尔克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在几个硬币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之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由此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⑥另一个例子是罗兰·布歇内尔。1971年的一天,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看太没有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实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
20、请归纳一下: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3分)
21、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十分重要”?(4分)
22、选文第二段画线句子是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3分)
23、文中第⑤段中“由此”的“此”指代的内容是什么?(3分)
24、文中第⑤⑥两段采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5、“创新是一个民族精神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于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文段中的观点,举出一个自己的生活实例谈谈。(4分)
答案:
20、有渊博的学识,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活用新知识的态度和意识,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21、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如果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只有不满足于一个答案,才会不放弃探求,才会有发明创造。
22、设问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23、硬币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
24、事实论证。举出典型、确凿、有代表性的例子,有力地证明了作者的看法,即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25、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创新精神,才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同样,一个民族,只有具备了创新精神,才是一个有活力的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具备了创新精神,才能够长盛不衰,兴旺发达。(2分)举例略(生活中的点滴启发创新皆可)2分。
16、《曹刿论战》曾国藩《挺经》阅读答案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员。”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乙】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之拔逼阳,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
(节选自曾国藩《挺经》)
【注释】①荀(yīng):春秋时晋国大将。②逼阳:姓,古夷族一支。③遽:迅速。
25.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2分)
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
2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又何间焉()(2)望其旗靡()
(3)惟荀之拔逼阳()(4)先备外援()
2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孙仲谋之攻合肥故克之
B.预料城之不能遽下此何遽不为福乎
C.此善于用气者也京中有善口技者
D.渐就衰竭之故故克之
2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
29.结合【甲】【乙】两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用兵者应该怎样利用士气取胜?(2分)
参考答案
(1)当敌人士气衰竭,我方士气高涨时要及时进攻。
(2)要善于保存士气,不要“初气过锐”
(3)当士气衰竭时要设法振作士气。
(4)当不能迅速取胜时,要善于蓄养锐气。
17、°不了解的钼元素》阅读答案
°不了解的钼元素》阅读答案
阅读理解作为语文考试的必考项,分值较高难度大,同学们对此“既爱又恨”,对于用尽一切办法学习语文阅读理解,然而成绩仍一般的学生而言是无奈的。为了帮助同学们学习好阅读答案,小编今天特意提供°不了解的钼元素》阅读答案供同学们学习。
①某一年,新西兰的一个牧场遭遇了千早,大量牧草枯萎而死,但有一条矿工经常踩踏的小路边上,生长着茂密的绿草。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里的矿场是钼矿,矿工们走路时不经意间将矿渣撒落在小路上,给路边的小草提供了丰富的养料。那么,钼是怎样的一种元素呢?
②对钼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781年,瑞典化学家彼得海基尔姆用封闭的坩埚对由碳粉、亚麻籽油和钼酸混在一起搅拌成糊状的浆糊加热,他用这种碳还原法将一种新的金属从辉钼矿中分离出来,并将该金属命名为钼。至此,钼元素的真面目浮出水面。
③一经面世,便以坚韧、耐腐蚀、耐高温的优势在事、医疗等领域受到青睐。
④钼元素还被应用于医疗实践。比如,锝99是应用最广泛的放射性造影剂,它由钼99衰变而来。钼99是钼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它的半衰期为2.75天,半衰期过后,钼99表变为锝99。钼99的半衰期非常理想,这个时间既保证了钼原子在原料地到医疗场所的运输过程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又保证了锝99的放射性可以在短时间内被激活。在现代核医学中,80%的医疗都用到了锝99,而在当今的美国,每天使用锝99的诊断就达55000多起,所以,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⑤同时,钼是植物生长和发育中必需的微量元素。植物生长离不开氮,然而,植物并不能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氮气,它们需要在固氮菌的帮助下,将氮元素吸收并存储。固氮菌为植物固氮的过程需要一种催化剂固氮酶,钼正侍氮酶的重要成分,是植物发挥固氮功能的重要元素。科学已经证明,对农作物施加钼肥,可以增强农作物的`抗病、抗早能力,提高产量。比如,每亩农田施加钼肥20克,可使小麦增产35%,而大豆则可增产47%.蚕豆增产8%,绿豆增产32.8%,番茄增产75%。
⑥不仅植物需要钼,我们人体内也需要钼,只不过需量极少。虽然如此,我们对于铜还是非常敏感的。比如,我们的情绪容易受钼的影响,有它,我们会精力充沛;缺少或无它,我们会感到浑身乏力。钼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本事呢?原因在于,钼是两种在新陈代谢中起重要作用的酶的组成成分,一是黄嘌呤氧化酶,一是亚硫酸盐氧化酶。这两种酶有钼存在时才具有活力,起到催化作用。
⑦由此看来,钼这种罕见的元素,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还真息息相关呢。
(选文有改动)
1.简要分析选文①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2.具体分析选文③④⑤段顺序不可以调换的原因。(2分)
3.选文⑥段画线句除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它们有什么作用?(4分)
4.选文⑥段加点词语重要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3分)
5.选出下列说法不合文章的一项( )(3分)
A.彼得海基尔姆用碳还原法从辉钼矿中分离出钼,使人们开始了解钼元素。
B.钼99的半衰期为2.75天,这很理想,能保证锝99的放射性在短时间被激活。
C.固氨酶在固氨菌为植物固氮过程中作为催化剂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得益于金属钼。
D.虽然人体对钼需量极少,但它对人体新陈代谢起着重要作用,控制着我们的情绪。
【参考答案】
1.写了新西兰牧场小路边上因钼矿渣撒落而长满绿草,1分;交代说明对象钼,1分;用问句,引起读者注意和阅读兴趣,1分,共3分。
2.③段总写钼在事、医疗等领域受到青睐,④段和⑤段分别从事和医疗领域说明它的应用,1分;④⑤段与③段在事、医疗等领域受到青睐相照应,1分,所以此三段不能调换顺序,共2分。
3.列数字,1分;作比较,1分;准确突出地说明了钼肥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1分;进而说明了钼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了重要作用(或铝是植物生长和发育中必需的微量元素),1分,共4分。
4.重要是主要的意思,起修饰限制作用,1分;说明了钼是植物发挥固氮功能的主要元素,并不是唯一,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元素,1分;重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1分,共3分。
5.D,3分。
-
- 年级组工作总结10篇
-
2023-12-25 17:05:02
-
- 内审工作总结11篇
-
2023-12-25 17:02:31
-
- 六年级课文《穷人》教学反思
-
2023-12-25 17:00:01
-
- 年度销售计划书范文
-
2023-12-25 16:57:32
-
- 财务工作述职报告范文10篇
-
2023-12-25 16:55:02
-
- 《夏感》的阅读答案
-
2023-12-25 16:52:32
-
- 《梵天寺木塔》阅读答案
-
2023-12-25 16:50:02
-
- 工作总结代写11篇
-
2023-12-25 16:47:32
-
- 《灵壁张氏园亭记》阅读答案
-
2023-12-25 16:45:02
-
- 《庐山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
2023-12-25 16:42:32
-
- 《组合图形的面积》教案一等奖
-
2023-12-25 16:40:02
-
- 大班艺术教案纸版画
-
2023-12-25 16:37:32
-
- 《齐桓公得宁戚》阅读答案
-
2023-12-25 16:35:02
-
- 大学生专业实习报告
-
2023-12-25 16:32:33
-
- 庄子齐物论原文及译文(庄子齐物论的主要思想)
-
2023-12-25 16:30:03
-
- 庄子齐物论原文及译文(齐物论经典名句及解析)
-
2023-12-25 16:27:34
-
- 地球一小时主题活动策划方案
-
2023-12-25 16:25:03
-
- 小说《信任》阅读答案
-
2023-12-25 16:22:32
-
- 金色花阅读答案
-
2023-12-25 16:20:03
-
- 适合一年级的班会主题方案合集
-
2023-12-25 16:1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