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鱼化石》阅读答案
艾青《鱼化石》阅读答案
1、艾青《鱼化石》阅读答案
艾青《鱼化石》阅读答案
鱼化石
艾青
动作多么活泼,
精力多么旺盛,
在浪花里跳跃,
在大海里浮沉;
不幸遇到火山发,
也可能是地震,
你失去了自由,
被埋进了灰尘;
过了多少亿年,
地质勘察队员
在岩层里发现你,
依然栩栩如生。
但你是沉默的,
连叹息也没有,
鳞和鳍都完整,
却不能动弹;
你绝对的静止,
对外界毫无反应,
看不见天和水,
听不见浪花的声音。
凝视着一片化石,
傻瓜也得到教训:
离开了运动,
就没有生命。
活着就要斗争,
在斗争中前进,
当死亡没有来临,
把能量发挥干净。
1、第一节写鱼儿生前自由、活泼、快乐的生活,这对后文有什么作用?
答:打开读者思维,使读者和作者一起去想象亿万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倾听化石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2、综观全诗,点明中心意思的是哪一节?答:最后一节。
3、作者通过对鱼化石地记叙和描写,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这首诗告诉人们:在生活中如果遇到痛苦和挫折,要勇敢地抗争,生命的意义在抗争中得到升华。
4、这首诗歌与课文《化石吟》同是对化石有感而发,请你比较一下二者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有什么不同。
答:《鱼化石》是作者所总结的悲惨的人生教训。《化石吟》是作者在赞美科学的精神和人类的伟大。
2、《澄江化石群》阅读答案
①五亿三千万年前的一天,一股意外涌来的泥沙把滇中海域浅海区中大量的动物埋在下面。由于迅速地与外界隔绝,致使大量包括软体动物在内的生物没有腐烂,在泥沙中完好的保存下来。这些原来难以成为化石的动物在泥沙中经过几亿年而最终成为化石。随着地壳的运动,这座难得的古生物宝库被抬升到云南澄江帽天山。
②澄江化石群异常珍贵。一般情况下,寒武纪的许多无脊椎动物若无特殊的埋葬条件,不会变成化石。而在澄江它们不仅成为化石,而且还保存得非常完好。澄江化石的完整性解开了一些长久令人费解的化石迷。例如早在100年前发现的奇虾的脚化石一直就被认为是一种节肢动物的尾巴,而奇虾的嘴巴化石则被认为是水母,而且荒唐地被单立户取了名称。澄江奇虾化石的发现纠正了把奇虾的肢体当物种的历史错案。
③澄江化石群的发现十分重要。寒武纪比我们较熟悉的恐龙时代的侏罗纪早四亿年。1909年在加拿大发现的寒武纪中期的布尔吉斯动物化石群和1949年在澳大利亚发现的前寒武纪未期的埃迪卡拉动物化石群,这两个化石群时间间隔有一亿一千万年,两者物种间发生的突发性变化难以在实物上得到证明。澄江动物化石群正好处在以上两个化石群时间跨度上的中间,是寒武纪生命由单一性向多样性发生快速飞跃的最重要的环节。
6.使一些在其他地区原来难以成为化石的动物在澄江最终成为化石的一个最重要的条件是 ( )
A 这些动物在澄江地区埋藏于泥沙中时间长——五亿三千万年。
B 这些动物在被泥沙埋藏的瞬间与外界迅速隔绝。
C 这些动物原来生活在海域的浅海区中,容易被泥沙埋藏。
D 这些埋藏在地下的没有腐烂的动物由于地壳的运动而被抬升。
7.联系澄江奇虾化石的特点,分析造成奇虾化石历史错案的根本原因,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一百多年前发现奇虾化石时,古生物化石研究技术不够先进,难以认清其实质。
B 一百多年前发现的奇虾化石的形态与某些物种形态极其相似,科学家们以貌定论。
C 一百多年前发现的奇虾化石都是奇虾的局部而非整体,难以从整体判定。
D 长期以来遗留下来的化石谜影响了科学家对奇虾化石的准确判定。
8.澄江化石群的发现十分重要,说其重要的一个具体依据是 ( )
A 澄江动物化石群所处的时期正好在前寒武纪末期与寒武纪中期的时间跨度的中间。
B 澄江动物化石证明了由埃迪卡拉动物化石到布尔吉斯动物化石两者物种间发生的突发性变化。
C 澄江动物化石是寒武纪生命由单一性向多样性发生快速飞跃的最重要的环节。
D 澄江动物化石所处的寒武纪比侏罗纪早四亿年,更有研究价值。
9.对全文表达的主要意思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 目前发现的澄江动物化石在古生物进化研究方面具有其他化石无法替代的作用。
B 澄江动物化石由于具有特殊的成因,因而形成了特的完整性。
C 澄江动物化石的发现证明了我国对古生物研究又有了新突破。
D 澄江动物化石是目前世界上稀有的化石宝库。
参考答案:
6.B(A项说明动物埋藏时间长,这是形成化石的一个重要条件,但不是澄江化石形成的最重要条件;C项动物生活在区域不是形成化石的一个条件;D项文中说地壳运动抬升了化石,这是化石形成后的走向而非成因)?
7.C(在第2段中介绍了澄江化石的一个特点完整性。正是因为在澄江发现的奇虾具有完整性,才纠正了奇虾的历史错案,由此推知,100年前发现的奇虾化石不具备完整性。A项中既没介绍发现澄江奇虾化石技术的先进,也没介绍100年前发现奇虾化石的技术状况;B项科学家们以貌定论的原因在于他们见到的只是奇虾的部分肢体,这是造成奇虾历史错案的原因;D项奇虾化石的历史错案即为化石之谜之一,两者是包含关系,而非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
8.B(A、C二项能表明其重要,但说明不具体,D项生物化研究价值不应仅以化石所处时间的早晚衡量)?
9.A(由第三段可知)
3、《澄江化石群》阅读答案
①五亿三千万年前的一天,一股意外涌来的泥沙把滇中海域浅海区中大量的动物埋在下面。由于迅速地与外界隔绝,致使大量包括软体动物在内的生物没有腐烂,在泥沙中完好的保存下来。这些原来难以成为化石的动物在泥沙中经过几亿年而最终成为化石。随着地壳的运动,这座难得的古生物宝库被抬升到云南澄江帽天山。
②澄江化石群异常珍贵。一般情况下,寒武纪的许多无脊椎动物若无特殊的埋葬条件,不会变成化石。而在澄江它们不仅成为化石,而且还保存得非常完好。澄江化石的完整性解开了一些长久令人费解的化石之谜。例如,早在100年前发现的奇虾的脚化石一直就被认为是一种节肢动物的尾巴,而奇虾的嘴巴化石则被认为是水母,而且荒唐地被单立户取了名称。澄江奇虾化石的发现纠正了把奇虾的肢体当物种的'历史错案。
③澄江化石群的发现十分重要。寒武纪比我们较熟悉的恐龙时代的侏罗纪早四亿年。1909年在加拿大发现的寒武纪中期的布尔吉斯动物化石群和1949年在澳大利亚发现的前寒武纪末期的埃迪卡拉动物化石群,这两个化石群时间间隔有一亿一千万年,两者物种间发生的突发性变化难以在实物上得到证明。澄江动物化石群正好处在以上两个化石群时间跨度上的中间,是寒武纪生命由单一性向多样性发生快速飞跃的最重要的环节。
1.使一些在其他地区原来难以成为化石的动物在澄江最终成为化石的一个最重要的条件是 ( )
A. 这些动物在被泥沙埋藏的瞬间与外界迅速隔绝。
B. 这些动物在澄江地区埋藏于泥沙中时间长——五亿三千万年。
C .这些动物原来生活在海域的浅海区中,容易被泥沙埋藏。
D .这些埋藏在地下的没有腐烂的动物由于地壳的运动而被抬升。
2.联系澄江奇虾化石的特点,分析造成奇虾化石历史错案的根本原因,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百多年前发现奇虾化石时,古生物化石研究技术不够先进,难以认清其实质。
B.一百多年前发现的奇虾化石都是奇虾的局部而非整体,难以从整体判定。
C. 一百多年前发现的奇虾化石的形态与某些物种形态极其相似,科学家们以貌定论。
D .长期以来遗留下来的化石谜影响了科学家对奇虾化石的准确判定。
3.澄江化石群的发现十分重要,说其重要的一个具体依据是( )
A.澄江动物化石证明了由埃迪卡拉动物化石到布尔吉斯动物化石两者物种间发生的突发性变化。
B. 澄江动物化石群所处的时期正好在前寒武纪末期与寒武纪中期的时间跨度的中间。
C. 澄江动物化石是寒武纪生命由单一性向多样性发生快速飞跃的最重要的环节。
D. 澄江动物化石所处的寒武纪比侏罗纪早四亿年,更有研究价值。
答案:
1.A (B项说明动物埋藏时间长,这是形成化石的一个重要条件,但不是澄江化石形成的最重要条件;C项动物生活在区域不是形成化石的一个条件;D项文中说地壳运动抬升了化石,这是化石形成后的走向而非成因)
2. B (在第2段中介绍了澄江化石的一个特点完整性。正是因为在澄江发现的奇虾具有完整性,才纠正了奇虾的历史错案,由此推知,100年前发现的奇虾化石不具备完整性。A项中既没介绍发现澄江奇虾化石技术的先进,也没介绍100年前发现奇虾化石的技术状况;C项科学家们以貌定论的原因在于他们见到的只是奇虾的部分肢体,这是造成奇虾历史错案的原因;D项奇虾化石的历史错案即为化石之谜之一,两者是包含关系,而非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
3.A (B、C二项能表明其重要,但说明不具体,D项生物化研究价值不应仅以化石所处时间的早晚衡量)
4、鱼化石阅读答案
鱼化石阅读答案
依然栩栩如生。
但你是沉默的,
连叹息也没有,
鳞和鳍都完整,
却不能动弹;
你绝对的静止,
对外界毫无反应,
看不见天和水,
听不见浪花的`声音。
凝视着一片化石,
傻瓜也得到教训:
离开了运动,
就没有生命。
活着就要斗争,
在斗争中前进,
当死亡没有来临,
把能量发挥干净。
阅读上面诗歌,回答下面问题。
1、第一节写鱼儿生前自由、活泼、快乐的生活,这对后文有什么作用?
答:打开读者思维,使读者和作者一起去想象亿万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倾听化石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2、综观全诗,点明中心意思的是哪一节?
答:最后一节。
3、作者通过对鱼化石地记叙和描写,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这首诗告诉人们:在生活中如果遇到痛苦和挫折,要勇敢地抗争,生命的意义在抗争中得到升华。
4、这首诗歌与课文《化石吟》同是对化石有感而发,请你比较一下二者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有什么不同。
答:《鱼化石》是作者所总结的悲惨的人生教训。《化石吟》是作者在赞美科学的精神和人类的伟大。
5、鱼化石的阅读答案
鱼化石的阅读答案
依然栩栩如生。
但你是沉默的,
连叹息也没有,
鳞和鳍都完整,
却不能动弹;
你绝对的静止,
对外界毫无反应,
看不见天和水,
听不见浪花的声音。
凝视着一片化石,
傻瓜也得到教训:
离开了运动,
就没有生命。
活着就要斗争,
在斗争中前进,
当死亡没有来临,
把能量发挥干净。
1、第一节写鱼儿生前自由、活泼、快乐的生活,这对后文有什么作用?
答:打开读者思维,使读者和作者一起去想象亿万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倾听化石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2、综观全诗,点明中心意思的是哪一节?
答:最后一节。
3、作者通过对鱼化石地记叙和描写,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这首诗告诉人们:在生活中如果遇到痛苦和挫折,要勇敢地抗争,生命的意义在抗争中得到升华。
4、这首诗歌与课文《化石吟》同是对化石有感而发,请你比较一下二者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有什么不同。
答:《鱼化石》是作者所总结的悲惨的人生教训。
《化石吟》是作者在赞美科学的精神和人类的伟大。
6、《儿子的鱼》阅读答案
《儿子的鱼》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理解题,特别是记叙类和高中的文学类阅读理解是语文考试中最难的题型之一,下面给大家分享《儿子的鱼》阅读练习答案,欢迎借鉴!
《儿子的鱼》
我环顾周围的钓鱼者,一对父子引起我的注意。他们在自己的水域一声不响地钓鱼。父亲抓住、接着又放走了两条足以让我欢呼雀跃的大鱼。儿子大概14岁左右,穿着高筒橡胶防水靴站在寒冷的河水里。两次有鱼咬钩,但又都挣扎着逃脱了。突然,男孩的鱼竿猛地一沉,差一点儿把他整个人拖倒了,卷线轴飞快地转动,一瞬间鱼线被拉出很远。看到那鱼跳出水面时,我吃惊得合不拢嘴。“他钓到了一只王鲑,个头不小。”伙伴保罗悄声对我说,“相当罕见的品种。”
男孩冷静地和鱼进行着拉锯战,但是强大的水流加上大鱼有力的挣扎,使孩子渐渐被拉到布满漩涡的下游深水区的边缘。我知道,一旦鲑鱼到达深水区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逃脱了。(A)孩子的父亲虽然早把自己的钓竿插在一旁,但一言不发,只是站在原地关注着儿子的一举一动。
一次、两次、三次,男孩试着收线,但每次鱼线都在最后关头猛地向下游蹿去,鲑鱼显然在尽全力向深水区靠拢。15分钟过去了,孩子开始支持不住了,即使站在远处,我也可以看到他发抖的双臂正使出最后的力气奋力抓紧鱼竿。冰冷的河水马上就要漫过高筒防水靴的边缘,王鲑离深水区越来越近了,鱼竿不停地左右扭动。突然,孩子不见了!
一秒钟后,孩子从河里冒出头来,冻得发紫的双手仍然紧紧抓住鱼竿不放。他用力甩掉脸上的水,一声不吭又开始收线。保罗抓住鱼网向那孩子走去。
(B)“不要!”男孩的父亲对保罗说,“不要帮他。如果他需要我们的帮助,他会要求的。”
保罗点点头,站在河岸上,手里拿着鱼网。
不远的河对岸是一片茂密的灌木丛,树丛的'一半淹没在水中。这时候鲑鱼突然改变方向,径直蹿入那片灌木丛里。我们都听到鱼线崩断时刺耳的响声。然而,说时迟那时快,男孩往前一扑,紧跟着鲑鱼钻进了稠密的灌木丛。
我们三个大人都呆住了。(C)男孩的父亲高声叫着儿子的名字,但他的声音被淹没在河水的怒吼中。保罗涉水到达对岸,示意我们鲑鱼被逮住了。他把枯树枝拨向一边,男孩抱着来之不易的鲑鱼从树丛里倒着退出来,努力保持着平衡。
他瘦小的身体由于寒冷和兴奋而战栗不已,双臂和前胸之间紧紧地夹着一只大约14公斤重的王鲑。他走几步停一下,掌握平衡后再往回走几步。就这样走走停停,孩子终于缓慢但安全地回到岸边。(D)男孩的父亲递给儿子一截绳子,等他把鱼绑结实后,弯腰把儿子抱上岸。男孩躺在泥地上大口喘着气,但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自己的战利品。保罗随身带着便携秤,出于好奇,他问孩子的父亲是否可以让他称称鲑鱼到底有多重。男孩的父亲毫不犹豫地说:“请问我儿子吧,这是他的鱼!”
阅读练习
小题1:整体感悟: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手法,叙述了“儿子”捕鱼的故事,细读全文,在下面的方框里把“儿子”捕鱼的过程补充完整。(2分)
拉锯战→________________→与鱼周旋→________________→捕鱼成功
小题2:品析语言:在“儿子”与鲑鱼搏斗的过程中,文章对父亲进行了多次精彩描写,请从文章A、B、C、D四处中任选两处,并结合语境作点赏析。(2分)
我来赏析()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来赏析()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问题探究:
⑴小说以“儿子的鱼”为标题有什么含义?(2分)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你认为小说中的儿子是怎样的一位男孩?(2分)
我的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生活体验:生活中,你捕到过自己的“鱼”吗?请写出你“捕鱼”的经历和感受。(2分)
我的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沉入深水区 拖入灌木丛
小题2:
A这句生动的描写表明这位父亲不但时刻关注着儿子,而且做好了随时救援儿子的一切准备,体现了父爱的深沉。
B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理解和尊重,注重对孩子的立性格的培养。
C父亲终于忍不住高声叫出了儿子的名字,这是情不自禁的担心,又一次点出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D因为父亲这时清楚地知道,儿子已经精疲力竭,用尽了最后一点力量。父亲对儿子垢那种特殊的关爱,至此表露得淋漓尽致。
小题3:⑴①表明这是儿子的劳动成果;
②强调这是父亲对儿子的尊重、肯定、欣赏。
⑵是一个沉着坚毅、倔强勇敢的小男孩。
小题4:
⑴经历:爸爸教我学骑自行车时,看到我摔倒了,他也不扶我,而是让我自己站起来。渐渐地我从跌倒中掌握了要领,学会骑车。(事例要扣住“立”的含义,表意清楚即可)
⑵感受:在生活中要学会立,学会克服困难,战胜自己。答题扣住“立”和“战胜困难”即可)
(1)这是考查学生对事件叙述与概括能力。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事件的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学生学会用记叙的要素来概括文本内容。此处概括情节为沉入深水区;拖入灌木丛
(2)这是记叙文语言赏析考点。
7、《儿子的鱼》阅读理解及答案
《儿子的鱼》阅读理解及答案
在语文的学习中,有两大重难点,一是阅读理解,二是作文。如果说写作可以多积累素材,想要提升作文也是很简单的,但是对于阅读理解就没有那么简单了,这个不仅需要在平时多积累,多练习,还需要答题技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儿子的鱼》阅读理解及答案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儿子的鱼》
我环顾周围的钓鱼者,一对父子引起我的注意。他们在自己的水域一声不响地钓鱼。父亲抓住、接着又放走了两条足以让我欢呼雀跃的大鱼。儿子大概14岁左右,穿着高筒橡胶防水靴站在寒冷的河水里。两次有鱼咬钩,但又都挣扎着逃脱了。突然,男孩的鱼竿猛地一沉,差一点儿把他整个人拖倒了,卷线轴飞快地转动,一瞬间鱼线被拉出很远。 看到那鱼跳出水面时,我吃惊得合不拢嘴。“他钓到了一只王鲑,个头不小。”伙伴保罗悄声对我说,“相当罕见的品种。”
男孩冷静地和鱼进行着拉锯战,但是强大的水流加上大鱼有力的挣扎,使孩子渐渐被拉到布满漩涡的下游深水区的边缘。我知道,一旦鲑鱼到达深水区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逃脱了。(A)孩子的父亲虽然早把自己的钓竿插在一旁,但一言不发,只是站在原地关注着儿子的一举一动。
一次、两次、三次,男孩试着收线,但每次鱼线都在最后关头猛地向下游蹿去,鲑鱼显然在尽全力向深水区靠拢。15分钟过去了,孩子开始支持不住了,即使站在远处,我也可以看到他发抖的双臂正使出最后的力气奋力抓紧鱼竿。冰冷的河水马上就要漫过高筒防水靴的边缘,王鲑离深水区越来越近了,鱼竿不停地左右扭动。突然,孩子不见了!
一秒钟后,孩子从河里冒出头来,冻得发紫的双手仍然紧紧抓住鱼竿不放。他用力甩掉脸上的水,一声不吭又开始收线。保罗抓住鱼网向那孩子走去。
(B)“不要!”男孩的父亲对保罗说,“不要帮他。如果他需要我们的帮助,他会要求的。”
保罗点点头,站在河岸上,手里拿着鱼网。
不远的河对岸是一片茂密的灌木丛,树丛的一半淹没在水中。这时候鲑鱼突然改变方向,径直蹿入那片灌木丛里。我们都听到鱼线崩断时刺耳的响声。然而,说时迟那时快,男孩往前一扑,紧跟着鲑鱼钻进了稠密的灌木丛。
我们三个大人都呆住了。(C)男孩的父亲高声叫着儿子的名字,但他的声音被淹没在河水的怒吼中。保罗涉水到达对岸,示意我们鲑鱼被逮住了。他把枯树枝拨向一边,男孩抱着来之不易的鲑鱼从树丛里倒着退出来,努力保持着平衡。
他瘦小的身体由于寒冷和兴奋而战栗不已,双臂和前胸之间紧紧地夹着一只大约14公斤重的王鲑。他走几步停一下,掌握平衡后再往回走几步。就这样走走停停,孩子终于缓慢但安全地回到岸边。(D)男孩的父亲递给儿子一截绳子,等他把鱼绑结实后,弯腰把儿子抱上岸。男孩躺在泥地上大口喘着气,但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自己的战利品。保罗随身带着便携秤,出于好奇,他问孩子的父亲是否可以让他称称鲑鱼到底有多重。男孩的`父亲毫不犹豫地说:“请问我儿子吧,这是他的鱼!”
小题1:整体感悟: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手法,叙述了“儿子”捕鱼的故事,细读全文,在下面的方框里把“儿子”捕鱼的过程补充完整。(2分)
拉锯战→ ________________→与鱼周旋→ ________________→ 捕鱼成功
小题2:品析语言:在“儿子”与鲑鱼搏斗的过程中,文章对父亲进行了多次精彩描写,请从文章A、B、C、D四处中任选两处,并结合语境作点赏析。(2分)
我来赏析()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来赏析()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问题探究:
⑴小说以“儿子的鱼”为标题有什么含义?(2分)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你认为小说中的儿子是怎样的一位男孩?(2分)
我的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生活体验:生活中,你捕到过自己的“鱼”吗?请写出你“捕鱼”的经历和感受。(2分)
我的经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沉入深水区 拖入灌木丛
小题1:示例:A这句生动的描写表明这位父亲不但时刻关注着儿子,而且做好了随时救援儿子的一切准备,体现了父爱的深沉。B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理解和尊重,注重对孩子的立性格的培养。C父亲终于忍不住高声叫出了儿子的名字,这是情不自禁的担心,又一次点出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D因为父亲这时清楚地知道,儿子已经精疲力竭,用尽了最后一点力量。父亲对儿子垢那种特殊的关爱,至此表露得淋漓尽致。
小题1:⑴①表明这是儿子的劳动成果;②强调这是父亲对儿子的尊重、肯定、欣赏。⑵是一个沉着坚毅、倔强勇敢的小男孩。
小题1:示例:⑴经历:爸爸教我学骑自行车时,看到我摔倒了,他也不扶我,而是让我自己站起来。渐渐地我从跌倒中掌握了要领,学会骑车。( 事例要扣住“立”的含义,表意清楚即可)⑵感受:在生活中要学会立,学会克服困难,战胜自己。 答题扣住“立”和“战胜困难”即可)
(1)这是考查学生对事件叙述与概括能力。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事件的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学生学会用记叙的要素来概括文本内容。此处概括情节为沉入深水区;拖入灌木丛 (2)这是记叙文语言赏析考点。
8、《公孙仪相鲁而嗜鱼》阅读答案
《鱼,我所欲也》(节选)(11分)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
【乙】公孙仪①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②受鱼,必有下人③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注释:①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②即:假如。③下人:迁就他人。)
1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①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___ ②是亦不可以已乎是:___
③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一:___ ④其弟子谏曰 其:___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②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21.阅读上面两篇短文,你是如何看待取和舍的?结合文章简要谈谈。(3分)
答案:
19.(4分)①通“辨”,分辨 ②代词,这,这样 ③全 ④ 他的(每空1分,共4分)
20.(4分)
①用脚踩踏后给人吃,连乞丐也不屑于接受。(关键词“蹴尔”“与”,共2分)
. 您喜欢吃鱼却不接受(别人送的鱼),为什么呢?(省略句,关键词“嗜”,共2分)
21.(3分)在利和义面前,我们要知轻重,明得失,晓利弊,舍利而取义。(围绕“舍利取义”作答即可)
9、《公孙仪相鲁而嗜鱼》阅读答案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②即:假如。③下人:迁就他人。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的字:(2分)
一国尽争买鱼: 夫唯嗜鱼: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
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小题3】本文表现了公孙仪什么样的性格特点?(3分)
【小题4】读了上文请你从做人的角度谈谈你所受到的启发:(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都;因为
【小题2】这是明白了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的.道理啊!
【小题3】表现了公孙仪清醒自律,廉洁奉公的思想品格.
【小题4】可以从做人要知轻重,明得失,晓利弊,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方面来谈。
10、《公孙仪相鲁而嗜鱼》阅读答案
公孙仪①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②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注释】:①公孙仪:《史记循吏列传》作公仪休,春秋时鲁穆公的相。②下人:迁就他人。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枉于法,则免于相(避免) B.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都)
C.其弟子谏曰……(规劝) D.夫唯嗜鱼,故不受也(正因为)
2、翻译下列句子(2分)
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译文:
3、公孙仪为什么将“受鱼”与“枉法”联系在一起?这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性格? (2分)
答:
参考答案:
1、A
2、这是明白了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的道理啊!
3、公孙仪认为接受了别人送的鱼,就欠了人情,顾虑到人情,执法就有失公正。这表现了公孙仪清醒自律、廉洁奉公的思想性格。
11、《人造肺:让人像鱼一样畅游》阅读题及答案
《人造肺:让人像鱼一样畅游》阅读题及答案
人造肺:让人像鱼一样畅游
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始终被鱼到底如何呼吸这个问题所困扰。于是,传说中的关人鱼和其他的两栖动物就成了世界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今天,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一个由化学家、物理学家和数学家组成的科研小组终于可以让人们实现像鱼那样在海洋畅游的梦想,因为他们发明了两种分别可以模仿鲤鱼和巨头鲸呼吸的人造肺,预计这种人造肺的第一个原型将在3年内研制成功,在5至10年内投向市场。
跟鱼类把水中的氧气直接输入血液中有所不同的是,人造肺是通过嘴上的呼吸器把氧气送入人的肺中的。从海水中提取氧气的过程是通过成千上百根由特殊复合材料制成的管壁极薄的超细纤维管来实现。当海水流过像细面条那样的密密麻麻的网孔的时候,海水中已经被溶解的氧分子就会通过薄薄的.管壁成为可供人呼吸的气体。
目前人造肺的气体容量是10升。人造肺发明者之一松田法明认为,如果想把这种人造肺推广到市场上的话,那么其气体容量只需5升就可以了。海洋生物学家路易斯·威尔说:"人造肺的发明意味着人们在潜水的时候可以轻捷多了,用不着再背上笨重的氧气筒。在浅水中,带着人造肺的潜水者想在水中呆多久就可以呆多久。"但英国阿伯丁海洋实验室的海洋学家麦克·布莱恩对人造肺在深海商业潜水、比如说海底矿藏开发中的用途并不感到那么乐观,因为在海洋一定的深度,由于压力的关系,氧气变成毒气,危害人体健康。必须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才行。另外一些人担心人造肺在娱乐潜水中的运用会给环境带来不良的后来,海洋旅游资源已经受到过多业余潜水者的威胁。澳大利亚的大堡礁就因为潜水游客过多而受到危害。红海的珊瑚因为水下游客过多而受到破坏,现在不得不把游客限制在一定的海区内活动。不过,只要善加利用,相信这项新发明也必将能造福人类。
1.鱼类与人造肺获取"氧"的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早稻田大学科研小组已经发明的人造肺还不能投入商业使用。
B.人造肺是模仿鱼和鲸的呼吸机制发明出来的。
C.如何设法获取海水中的氧是人造肺模仿鱼等海洋动物呼吸的关键。
D.举澳大利亚大堡礁和红海的珊珊为例,是为了说明人造肺的使用给海洋环境造成了威 胁。
3.简要说明人造肺的功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4段中"必须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才行","这个问题"指的是_____________
5.分别概括第3段和第4段说明的主要内容,并指出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鱼类是通过它的特殊器官把氧气直接输入血液。②a.人造肺是通过许多超细纤维管,b.将溶解在海水中的氧分子变成可供人呼吸的气体,c.再通过嘴上的呼吸送入人的肺中。(每一点1分)。
2、D。
3、带着人造肺的潜水者可以像鱼一样在海洋中畅游。
4、在海洋一定的深度,由于压力的关系,氧气变成毒气,危害人体健康。
5、①第3段:人造肺的特点;②第4段:人造肺的功用和潜在危害;③顺序:逻辑顺序,由特点到功用。
12、《三峡》《小石潭记》《早发白帝城》阅读答案
阅读三则古诗文,完成问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丙】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①)
注:①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旋即放舟东下江陵,写下此诗。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⑴沿溯阻绝( )⑵然不动( )⑶其岸势犬牙差互( )
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⑴不见曦月( )
⑵虽乘奔御风( )
⑶往来翕忽( )
3.翻译下列句子。
⑴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早发白帝城》由《三峡》化出,同样写猿声,其作用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文中划线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描写方法上有何相似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句中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⑴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⑴sù ⑵yí ⑶cī
2.⑴太阳与月亮 ⑵即使 ⑶轻快敏捷的样子
3.⑴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⑵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4.《早发白帝城》用猿声衬托行船的快和作者的心情,《三峡》用原声带哀转久绝表现峡谷幽长的特点,渲染了秋天三峡的萧瑟气氛。(意思对即可)
5.【甲】文中句子写出三峡水流湍急、水势险恶的特点。【乙】文中突出了小石潭的清澈。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
6.⑴从字里行间流露出轻松喜悦之情。
⑵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压抑、忧伤的`思想感情。(意思对即可)
13、《三峡》《小石潭记》《早发白帝城》阅读答案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
[乙]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丙]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注:①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旋即放舟东下江陵,写下此诗。
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3分)
⑴沿溯阻绝( ) ⑵然不动( ) ⑶其岸势犬牙差互( )
2.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3分)
⑴不见曦月 ⑵虽乘奔御风 ⑶往来翕忽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早发白帝城》由《三峡》化出,同样写猿声,其作用有何不同?(2分)
5.[甲][乙]文中划线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描写方法上有何相似的地方?(3分)
6.下面句中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⑴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⑵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参考答案:
1.⑴sù ⑵yí ⑶cī (3分。每小题1分)
2.⑴太阳与月亮 ⑵即使 ⑶轻快敏捷的样子(3分。每小题1分)
3.⑴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⑵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共4分。每小题2分)
4.《早发白帝城》用猿声衬托行船的快和作者的心情,《三峡》用猿声的哀转久绝表现峡谷幽长的特点,渲染了秋天三峡的萧瑟气氛。(共2分。每点1分)
5.[甲]文中句子写出三峡水流湍急、水势险恶的特点。[乙]文中突出了小石潭的清澈。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共3分 每要点1分)
6. ⑴从字里行间流露出轻松喜悦之情。
⑵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压抑、忧伤的思想感情。
(共4分 每要点2分)
14、《曹刿论战》曾国藩《挺经》阅读答案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员。”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乙】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之拔逼阳,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
(节选自曾国藩《挺经》)
【注释】①荀(yīng):春秋时晋国大将。②逼阳:姓,古夷族一支。③遽:迅速。
25.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2分)
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
2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又何间焉()(2)望其旗靡()
(3)惟荀之拔逼阳()(4)先备外援()
2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孙仲谋之攻合肥故克之
B.预料城之不能遽下此何遽不为福乎
C.此善于用气者也京中有善口技者
D.渐就衰竭之故故克之
2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
29.结合【甲】【乙】两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用兵者应该怎样利用士气取胜?(2分)
参考答案
(1)当敌人士气衰竭,我方士气高涨时要及时进攻。
(2)要善于保存士气,不要“初气过锐”
(3)当士气衰竭时要设法振作士气。
(4)当不能迅速取胜时,要善于蓄养锐气。
15、《醉翁亭记》《破阵子》阅读答案
《醉翁亭记》《破阵子》阅读答案
古诗词令人喜欢,可逝诗鉴赏题却让许多同学头疼。解答这一类题目,重要的是基本功夫,出题的方式和答题的技巧,下面给大家分享《醉翁亭记》及《破阵子》阅读答案,欢迎借鉴!
《醉翁亭记》阅读练习答案
《醉翁亭记》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③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阅读练习
1.给下面的文字加上标点。
若 夫 日 出 而 林 霏 开 云 归 而 岩 穴 暝 晦 明 变 化 者 山 间 之朝 暮 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①中写夏季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②写到了“滁人游”等四种情况。请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其它三种情况,且与“滁人游”结构形式相同的短语,依次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滁人游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陶渊明在很多诗歌当中也写到了“饮酒”。同是写“饮酒”,两者所体现出的情趣与境界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2.佳木秀而繁阴
3.②太守宴③众宾欢④太守醉
4.(1)背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人在树下休息。
(2)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恢,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乐事的人,是我太守啊。
5.陶渊明:忘怀宠辱,自得其乐;
欧阳修:寄情山水,与民同乐。
(意对即可)
《破阵子》阅读练习答案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原词】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试题及答案
(1)“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答: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营生活氛围。
(2)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3、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
答: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表现作者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无奈、悲愤。
4、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答: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5、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挑灯看剑,梦回连营”亦可,2分,写一个得1分)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6、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答: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7、这词首融梦幻(梦境、理想)与现实于一体,富于浪漫色彩。
16、郑谷《竹》郑燮《题画》阅读答案
郑谷《竹》郑燮《题画》阅读答案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离不开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分析原因及时总结。一份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称之为好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郑谷《竹》郑燮《题画》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竹
【唐】郑谷
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村复间松。
移得萧骚从远寺,洗来疏净见前峰。
侵阶藓拆春芽迸,绕径莎微夏荫浓。
无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
题画
【清】郑燮
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
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竹》诗首联勾勒竹子近水、荫蔽村舍、松竹间杂且烟雨迷蒙等特点。
B、《题画》诗首句传神地写出画中竹子似被大风吹卷而枝叶向上的姿态。
C、《竹》诗通篇不着一“竹”字,而又处处紧扣“竹”的特点写竹咏竹。
D、《题画》诗三个“扫”形成对比,表现了作者轻视普通劳动者的态度。
15、简要概括这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6分)
答
14、D(3分)
15、同:都表达了对竹的喜爱和赞美。
异:《竹》表达了诗人恬淡闲适,逍遥山水的隐逸之情;《题画》表达了诗人不甘庸常,自信傲睨,有大展鸿图,匡时济世的凌云之志。
17、《刻舟求剑》《北人啖菱》比较阅读及答案
《刻舟求剑》《北人啖菱》比较阅读及答案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阅读可以改变思想、获取知识,从而可能改变命运。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刻舟求剑》《北人啖菱》比较阅读及答案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阅读原文:
【甲】楚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乙】北人①生而不识菱者,仕②于南方。席上啖菱③,并④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⑤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⑥地不有!”
【注释】①北人:北方人;②仕:做官;③菱:即“菱角”,水生植物,可食。④并:连同;⑤以:用来⑥何:哪里
阅读题:
1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遽契其舟()(2)不亦惑乎()
(3)从其所契者()(4)席上啖菱()
13.选出句中加点的“其”字用法不同的一项:(3分)()
A、其剑自舟中坠于水B、其人自护其短
C、置之其坐D、其人自护其短
14.翻译句子:(6分)
①是吾剑之所从坠。
②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北土亦有此物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我们可以从甲乙两文中分别获得什么启示?(3+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2.(4分)
(1)(立刻,匆忙)
(2)(迷惑,糊涂)
(3)(雕刻)
(4)(吃)
13(B)(3分)
14.(6分)(1)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2.船已经向前行驶了,但是剑却没有行走。
3.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
15.(3+3分不能墨守成规、不能迷信教条,不尊重客观事实
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
18、《咏螃蟹呈浙西从事》《螃蟹咏》阅读答案
咏螃蟹呈浙西从事①
【唐】皮日休
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
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
螃蟹咏②
薛宝钗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③空黑黄!
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注释:①此诗作于唐末动乱时期。当时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作者本人曾参加黄巢起义,做过黄巢权的“翰林学士”。②皮里春秋:这里表示心机诡深。③空黑黄:这里指花样再多也徒劳。
15.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咏螃蟹呈浙西从事》是七言绝句,首句写诗人早知螃蟹之盛名,表达爱慕之情。
B.《螃蟹咏》是七言律诗,首联写环境,人们坐在飘散着桂花香气的桐阴下喝酒吃蟹。
C.薛宝钗认为纵使螃蟹再横行,最后还是要落入汤锅被蒸煮,落得被人吃掉的下场。
D.两首诗均以物取喻,寓意深刻而尖锐,极尽讽刺之能事,具有很强的攻击性。
16.这两首以“蟹”为主要内容的.诗作,都是以小见大。下列诗句中没有体现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分)
A.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C.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D.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王安石《北坡杏花》)
17.这两首诗分别塑造了怎样的螃蟹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回答。(6分)
答
15.(3分)D(第一首诗无讽刺之意)
16.(3分)A
17.(6分)【解析】
皮诗中的螃蟹是个有着铮铮铁骨、不惧强权的叛逆者形象。“他”身有傲骨,不怕天帝雷电,不惧龙王的强权,敢于在龙王的龙庭中“横行”。(3分)
薛诗中的螃蟹是个不辨是非曲直、横行霸道的反面形象。“他”居心叵测,机关算尽却徒劳无益,最终也难以逃脱被人食用的灭亡命运。(3分)
【形象概括各1分,结合诗句分析各2分】
【翻译】
《咏螃蟹呈浙西从事》:还没有游历沧海就知道蟹的名声,它的肉上长着骨头,长相奇特无比。不要说它没有心肠,它哪里怕什么雷电,大海龙王那里也是横行无忌。
《螃蟹咏》:桂花香中梧桐阴里大家饮酒飞觞,那些嗜酒的人垂盼着佳节重阳。你横行霸道眼前没有东西南北,你表面不知可否实际上也没有心肠。酒洗不去腥味还得用菊花茶漱口,为防止蟹冷伤人一定加上点生姜。如今落入汤锅被蒸煮还有什么好?月夜水边只有那禾黍在飘着清香。
-
- 《为自己工作》观后感3600字
-
2023-12-25 17:27:30
-
- 企业述职报告范文10篇
-
2023-12-25 17:25:00
-
- 个人总结与自我评价16篇
-
2023-12-25 17:22:30
-
- 《〈敬业与乐业〉选段》阅读答案
-
2023-12-25 17:20:00
-
-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一等奖
-
2023-12-25 17:17:30
-
- 小班教案开心宝宝
-
2023-12-25 17:15:00
-
- 咬文嚼字教案一等奖
-
2023-12-25 17:12:31
-
- 《鲸》教学反思
-
2023-12-25 17:10:01
-
- 《李夫人不欲见帝》的阅读答案
-
2023-12-25 17:07:31
-
- 年级组工作总结10篇
-
2023-12-25 17:05:02
-
- 内审工作总结11篇
-
2023-12-25 17:02:31
-
- 六年级课文《穷人》教学反思
-
2023-12-25 17:00:01
-
- 年度销售计划书范文
-
2023-12-25 16:57:32
-
- 财务工作述职报告范文10篇
-
2023-12-25 16:55:02
-
- 《夏感》的阅读答案
-
2023-12-25 16:52:32
-
- 《梵天寺木塔》阅读答案
-
2023-12-25 16:50:02
-
- 工作总结代写11篇
-
2023-12-25 16:47:32
-
- 《灵壁张氏园亭记》阅读答案
-
2023-12-25 16:45:02
-
- 《庐山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
2023-12-25 16:42:32
-
- 《组合图形的面积》教案一等奖
-
2023-12-25 16:40:02